[实用新型]建筑静压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5140.3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3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秋江;李学荣;江海新;薛明;张敏;吕豪;梁新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F24F13/06;F24F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侯文龙,王灵灵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静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静压室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静压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逐渐提高,这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新建了很多剧场性质的建筑。目前,为了提高影剧院、体育馆、会议厅室内的送风质量,在每个座位的下部设置进风口,在固定座位的混凝土楼板上预留孔洞安装送风管,在楼板的下方安装静压箱形成静压室。
静压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能够使其内的空气保持的一定压力,可以使多个出风口的出风变得均匀,有效的降低空调风系统的噪声、减少风系统的动压损失。静压室送风系统不仅具有送风量大、噪音低的特点,而且能够使观众区形成一个均匀的温度与速度场、并且能够避免产生脑后风及产生强烈的吹风感,从而能够给观众营造一个舒适的观赛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静压室结构。
一种建筑静压室结构,建筑包括观众厅座椅区、座椅区结构板与侧梁、结构底板层和地板层;座椅区结构板与侧梁设有旋风出口;观众厅座椅区设置在座椅区结构板与侧梁上;结构底板层位于地板层上方;所述建筑静压室结构包括第一静压室和第二静压室;所述第二静压室设置在结构底板层上部;所述第一静压室分别设置在地板层和结构底板层之间,以及第二静压室的上方。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静压室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静压室包括:静压室钢架、离心玻璃棉板、镀锌铁皮和静压室背板;所述离心玻璃棉板覆盖在座椅区结构板的下部表面及侧梁的侧面;所述镀锌铁皮覆盖在离心玻璃棉板表面;所述静压室钢架包括主龙骨、次龙骨和吊杆;所述主龙骨和次龙骨交叉固定连接,主龙骨通过吊杆与座椅区结构板或侧梁连接;所述静压室背板之间相互搭接密封拼接,并固定在静压室钢架的底面和侧面。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静压室结构,进一步,所述静压室背板包括背板龙骨、镀锌铁皮和离心玻璃棉板;所述离心玻璃棉板设置在由背板龙骨围成的框架内,镀锌铁皮包覆在背板龙骨的外部,并留有搭接边。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静压室结构,进一步,所述吊杆为角钢,角钢的外部涂有丹红防锈漆,并且角钢外包保温层。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静压室结构,进一步,建筑还包括吊顶装饰、风机盘管、风管、消防喷淋管、电管,吊顶装饰、风机盘管、风管、消防喷淋管、电管均固定在所述静压室钢架上。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静压室结构,进一步,所述主龙骨为10#槽钢,所述次龙骨和吊杆为L50×5角钢;所述镀锌铁皮的厚度为1mm,所述离心玻璃棉的厚度为30mm。
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建筑静压室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二静压室包括:离心玻璃棉、镀锌铁皮和二次结构墙;所述离心玻璃棉板覆盖在座椅区结构板的下部表面及侧梁的侧面;所述镀锌铁皮覆盖在离心玻璃棉板表面;离心玻璃棉板通过保温钉固定在结构底板层上表面,镀锌铁皮覆盖在离心玻璃棉表面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结构底板层上;膨胀螺栓孔处增加橡胶皮垫,且孔洞内打胶处理;二次结构墙上边与座椅区结构板密封连接,下边与结构底板层密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观众区域的舒适性:观众区域形成一个均匀的温度和速度场,无吹风感,避免观众产生脑后风,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噪音,提高观众观赛的舒适性。
2、满足体育场地环境要求:满足室内各种球类及其他对风速有要求的各种体育比赛项目。
3、有效的节省空间:静压室利用座椅下方的不规则空间的较小空间密封而成,有效的节省建筑空间。
4、解决常规风管无法施工问题:静压室可以解决阶梯座椅下方送风管布置较难的问题,使通风系统简化,提高通风系统的综合性能。
5、综合支吊杆:静压室钢架作为其他系统的设备、管线及吊顶的的支吊杆,解决其他系统设备、管线支吊杆无法安装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建筑静压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一静压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静压室钢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吊杆与座椅区结构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吊杆与侧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静压室背板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两块静压室背板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两块静压室背板连接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51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