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65081.X | 申请日: | 2017-0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3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玉;邢雁飞;宋小莉;金伟国;王召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德玉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敏玲 |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钝圆 针具 本实用新型 眼部疾病 泪点 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一体式结构 进针阻力 上细下粗 圆台结构 逐渐变细 小端面 粘膜 减小 进针 尾端 成功率 出血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包括头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体部和尾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头部呈钝圆结构,所述体部呈上细下粗的圆台结构,所述尾部沿体部的端部逐渐变细,所述尾部的尾端呈钝圆结构;所述头部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15mm,头部的长度为1mm;所述体部的最小端面直径为0.15mm,最大端面直径为0.25mm,体部的长度为17mm;所述尾部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25mm,尾部钝圆结构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10mm,所述尾部的长度为52mm。本实用新型两端的钝圆结构减小了进针阻力,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同时针具特定的长度和粗细,进针部位在眼的上、下泪点,有助于实际操作治疗,降低了泪点损伤、粘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
背景技术
干眼症是近年来眼科相当常见的疾病,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而干眼症年轻化与长期使用电脑等视频终端有关。长期使用电脑、手机,轻者引起视疲劳,日久则会引起干眼症。治疗上目前主要靠滴眼药缓解症状,并不能改善患者的泪液分泌。而针对干眼症的治疗,还有一种标本兼治方法为采用针灸疗法,然而传统的针灸针具尖端锐利,针具的作用部位在皮肤、肌肉等非自然通道。因为传统针具的作用部位在皮肤、肌肉处,因此需要刺破皮肤肌肉组织,容易造成疼痛、出血等并发症,起效较慢,使患者难以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包括头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体部和尾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头部呈钝圆结构,所述体部呈上细下粗的圆台结构,所述尾部沿体部的端部逐渐变细,所述尾部的尾端呈钝圆结构;
所述头部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15mm,所述头部的长度为1mm;
所述体部的最小端面直径为0.15mm,所述体部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25mm,所述体部的长度为17mm;
所述尾部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25mm,所述尾部钝圆结构的最大端面直径为0.10mm,所述尾部的长度为52mm。
优选的,所述头部、体部和尾部呈实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头部、体部和尾部采用医用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整体呈现前端短粗后端渐变细的结构,这种结构使使用者方便持针,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针具的两端均呈钝圆结构,这种结构减小了进针阻力,提高了操作成功率,同时能够防止针自行脱出。
3.本实用新型针具具有特定的长度和粗细,这种长度和粗细的设置有助于实际操作治疗,使治疗操作简便,同时降低了泪点损伤、粘膜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4.本实用新型针具的进针部位在眼的上、下泪点,经泪小管到达泪囊部的睛明穴,不需要刺破皮肤肌肉组织,不会对皮肤粘膜造成创伤,更不会导致出血,从而不会引起并发症,起效快,迅速改善患者眼部的干涩、疲劳症状,增加泪液分泌,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方法,临床应用疗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的斜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治疗眼部疾病的针具的主视图;
其中1-头部,2–体部,3-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德玉,未经张德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5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