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歧管垫总成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5035.X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柴望;张文良;兰燕杰;张艳青;贺燕铭;田安民;陈桂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歧管 总成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歧管垫总成和汽车。
背景技术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挑剔。
目前对于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垫总成的设计,主要采用不锈钢板材,其作用为密封排气歧管后法兰与增压器蜗壳进气法兰。但由于其工作环境恶劣,内部受高温高压腐蚀气体冲击,排气歧管与增压器蜗壳同时存在热变形,故其结构设计需要做特殊处理。
增压发动机燃烧后的高温燃气要经过缸盖与排气歧管。但由于燃气温度高,流速大,且腐蚀性强,故普通垫片难以在该环境下工作。由于排气歧管法兰与缸盖排气法兰为长条法兰,受热变形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排气歧管垫容易发生热形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垫总成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垫总成,包括条形本体,所述条形本体包括:
第一层垫、第二层垫和第三层垫;
所述第一层垫与所述第二层垫贴合并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二层垫与所述第三层垫贴合并固定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层垫、所述第二层垫和所述第三层垫上分别设置有起筋结构,所述起筋结构分别沿所述第一层垫、所述第二层垫和所述第三层垫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排气歧管垫总成中,所述第一层垫的起筋结构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二层垫的起筋结构的凸起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层垫的起筋结构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三层垫的起筋结构的凸起方向相反。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排气歧管垫总成中,所述条形本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条形本体的中间部分,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条形本体的边缘。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排气歧管垫总成中,所述第一层垫、所述第二层垫和所述第三层垫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排气歧管垫总成中,所述第一层垫和所述第二层垫之间、所述第二层垫和所述第三层垫之间分别通过点焊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排气歧管垫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歧管垫总成,可以保证在工作时不容易受高温的影响,通过起筋结构可以弥补受到高温时产生的形变。该排气歧管垫总成耐用性和稳定性高,有利于增加整车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歧管垫总成的正视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歧管垫总成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歧管垫总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歧管垫总成,包括条形本体1,条形本体1包括:第一层垫11、第二层垫12和第三层垫13。第一层垫11与第二层垫12贴合并固定在一起;第二层垫12与第三层垫13贴合并固定在一起;其中,第一层垫11、第二层垫12和第三层垫13上分别设置有起筋结构101;起筋结构101分别沿第一层垫11、第二层垫12和第三层垫13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起筋结构分别沿第一层垫11、所述第二层垫12和第三层垫13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气歧管垫总成中,采用三层结构构成条形本体1。其中每层结构上均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起筋结构101,起筋结构101是每层垫上突出形成的凸起结构。因为排气歧管垫总成为条形,具有一定的长度,所以需要布置多个起筋结构101保证每层垫的结构抗热形变的能力。其中,起筋结构101可以弥补受到高温时产生的形变,增加整个排气歧管垫总成的稳定性。三层垫互相贴靠和固定,保证整个排气歧管垫总成的刚度和耐用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5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浮动质量传感器驱动泵的可植入流体输送系统
- 下一篇:节温器壳体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