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4845.3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9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左金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6/00;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冲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DVD和数码相机等移动设备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同客户对于电池能量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压缩电池内部不必要的空间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此时电池的安全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由于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电芯封装时封装膜(pocket,通常为铝塑膜,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锈钢塑膜,这些统称为金属塑膜)角位金属(例如铝、不锈钢等)层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普通冲坑方式(即一次冲坑)可能存在角位金属层厚度不够高的问题。电芯在后续注液、化成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角位破损,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坑装置,其能够改善封装膜在冲坑过程中的角位金属层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坑装置,其包括:卸料板,固定不动,具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通孔;凹模板,具有与通孔相对应的凹模腔,凹模板位于卸料板的上方并与卸料板相对,能够相对卸料板上下运动;凹模内公,具有凹部,凹模内公穿设于凹模腔且能够相对于凹模腔上下运动;凸模内公,具有头部,凸模内公能够相对于凹模内公的凹部上下运动以使凸模内公的头部经由卸料板的通孔出入于凹模内公的凹部;凸模外公,具有冲头,凸模外公套设于凸模内公且能够相对于凸模内公上下运动以经由卸料板的通孔而出入于凹模板的凹模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坑装置中,凸模内公相对于凹模内公的凹部向上运动以使凸模内公的头部经由卸料板的通孔进入凹模内公的凹部并对卸料板支撑的且凹模板压紧的封装膜进行一次向上冲坑,以形成预成型的冲坑;凸模外公相对于凸模内公向上运动同时凹模内公向上运动退出凹模板的凹模腔,向上运动的凸模外公使凸模外公的冲头相对于凹模腔向上运动进入预成型的冲坑内而对经过一次冲坑的封装膜进行二次冲坑。通过对封装膜进行两次冲坑成型,有效地改善了封装膜在冲坑过程中的角位金属层的厚度,从而提高了后续电芯在封装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坑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组成构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凹模内公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后视立体图。
图7为图4中的凸模内公的主视图。
图8为图4中的凸模外公的立体图。
图9为图3中的卸料板的前视立体图。
图10为图9的后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冲坑装置装配到生产设备上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卸料板 7凸模固定板
11通孔71收容孔
12上导孔72第二导套孔
13下导孔8凸模垫板
2凹模板 81活塞杆用孔
21凹模腔82第二导套收容孔
22第一导套孔9垫板
D凹模内公 C控制机构
D1凹部C1控制器
P凸模内公 C2电控箱
P1头部C3传感器
P2本体部C31一部分
M凸模外公 C32另一部分
M1冲头G导柱
M2主体部G1卡环
3上气缸 B1上导套
31上缸体B2下导套
32上活塞杆S1上弹簧
4上模板 S2下弹簧
41安装孔L下驱动机构
42导孔U上驱动机构
5下气缸安装板 p上压板
6下气缸 b螺栓
61下缸体b1螺栓头
62下活塞杆b2基部
S模脚 s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冲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4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垫胶条导条机
- 下一篇:自主续航巡逻智能车自动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