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塑料中空成型的芯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4563.3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7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光;温国锋;张荣锋;钟时斌;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富邦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9/42 | 分类号: | B29C49/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何锦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塑料 中空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中空成型的设备,具体为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机的芯棒。
背景技术
在塑料的中空成型中,芯棒是改变熔体流动方向的元件,在螺杆料筒里水平运动的熔体通过芯棒转换成垂直向下的运动;芯棒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改变熔体流动的方向并重新分布流体。传统芯棒上开设有两条熔体槽,两条熔体槽朝向与进液口相背的一侧汇合,该结构的芯棒分流不均匀,分流效果不佳;并且,熔体在流道的末端的流体压力相对流道的其它地方薄弱,流速相对缓慢,对于频繁更换色母颜料的使用者,该压力薄弱点的位置清洗困难、自洁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流均匀、混合熔体均匀的用于塑料中空成型的芯棒。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塑料中空成型的芯棒,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连接有芯棒主体,所述芯棒主体的中上部的表面上设有一进液流道;所述芯棒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两条以上的螺旋向下的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位于所述进料流道下方并且与其相连通。
所述分流流道的中下部的流道深度自上往下逐渐变浅,同时,分流流道中的熔体流经分流流道的中下部时能够朝向流道的两侧部分溢出。
优选地,所述分流流道设置有四条,四条分流流道均匀地圆周设置于芯棒主体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分流流道的出口的深度为0。
进一步,所有分流流道的螺旋向下的方向相同。
再进一步,所述分流流道的导程角为25°~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塑料中空成型的芯棒,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连接有芯棒主体,所述芯棒主体的中上部的表面上设有一进液流道;所述芯棒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两条以上的螺旋向下的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位于所述进料流道下方并且与其相连通;以上结构的芯棒通过两条以上的螺旋向下的分流流道使得熔融流体的分流更加均匀,同时利用了螺旋形的流道使得熔融流体的混合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塑料中空成型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芯棒的流道展开的示意图;
图4是芯棒的流道展开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用于塑料中空成型的芯棒,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连接有芯棒主体10,所述芯棒主体10的中上部的表面上设有一进液流道11;所述芯棒主体10的表面设置有两条以上的螺旋向下的分流流道13,所述分流流道13位于所述进料流道11下方并且与其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流道13设置有四条,四条分流流道13均匀地圆周设置于芯棒主体10的表面。
所述分流流道13的中下部的流道深度自上往下逐渐变浅,同时,分流流道13中的熔体流经分流流道13的中下部时能够朝向流道的两侧部分溢出,熔体在分流流道13的中下部朝向流道的两侧部分溢出,溢出的熔体能够覆盖邻近的流道内的熔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流道13的出口的深度为0,各个分流流道13的出口能够与芯棒的表面平滑过渡,从分流流道13出口流出的熔体由螺旋流动转换为沿芯棒轴向的流动,使用者更换不同颜色的塑料熔体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换完成,节约材料,提高生产效率。
所有分流流道13的螺旋向下的方向相同,有利于各分流流道13流出的熔体能够自然融合在一起,防止各各分流流道13流出的熔体发生撞击,影响熔体向下运动的速度的均匀性。
优选地,所述分流流道13的导程角a为25°~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富邦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富邦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4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