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聚变发电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3169.8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5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林溪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冷聚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东讯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D3/18 | 分类号: | G21D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变 发电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控制系统,尤其是指一种冷聚变发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电系统通常都是各个设备单独控制,汽轮机、减速器、锅炉等各设备的工作参数单独监控,在大型的发电机组中,若有设备发生故障或温度压力超限,则需要停机整修或调整,耗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整个发电控制设备机组进行整体监控和控制的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聚变发电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热能转换成电能,其包括锅炉、汽轮机、减速器、发电机和控制系统,其中,锅炉产生蒸汽传输至汽轮机,推动其运转产生动力,汽轮机分别与减速器和发电机连接,减速器设于汽轮机和发电机之间,调控汽轮机的转速后,驱动发电机运转发电,控制系统中包括蒸汽输出控制模块、蒸汽温度控制模块和蒸汽压力控制模块,分别对蒸汽的输出量、温度和压力进行监控和调节,当蒸汽温度控制模块和蒸汽压力控制模块检测到锅炉的温度或压力达到或超出设定值时,则通过蒸汽输出控制模块控制减少锅炉的蒸汽输出,反之,若检测到锅炉的温度或压力低于设定值时,则通过蒸汽输出控制模块增加锅炉的蒸汽输出,以控制锅炉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减速器中进一步包括油温传感控制模块,当油温传感控制模块监控到减速器的油温达到或高于80度时,则增加润滑油以对减速器降温;当油温传感控制模块监控到减速器的油温低于60度时,则减少润滑油以对减速器升温。
优选地,所述汽轮机中进一步包括转速监控器,当转速监控器监测到汽轮机的转速达到或高于6000转时,则驱动蒸汽输出控制模块减少锅炉蒸汽的输出,降低汽轮机的转速;当转速监控器监测到汽轮机的转速低于4000转时,则驱动蒸汽输出控制模块增加锅炉蒸汽的输出,增加汽轮机的转速。
优选地,所述发电控制系统进一步包括远程传输模块、调制器和解调器,通过调制器对所检测的锅炉的温度和压力的模拟信号调制成数字信号,经远程传输模块传输至控制终端进行检测和控制,通过解调器对接收的数字控制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对蒸汽输出控制模块、蒸汽温度控制模块和蒸汽压力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实现对发电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冷聚变发电控制系统,设有控制系统和多个传感控制模块,分别监测蒸汽输出量、蒸汽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及汽轮机的转速、减速器的减速比等工作参数,根据汽轮机的转速反馈控制锅炉蒸汽的输出量,通过监测减速器的油温,反馈控制减速器的减速比,根据锅炉的规格要求设定蒸汽的温度、压力和输出量,自动反馈控制各装置的工作运行状态,达到智能调控发电控制系统的目的,并通过远程传输模块将检测到的各种参数发送至远程终端显示,并进行远程调控,实现对发电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冷聚变发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聚变发电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热能转换成电能,其包括锅炉1、汽轮机2、减速器3、发电机4和控制系统,其中,锅炉1产生蒸汽传输至汽轮机2,推动其运转产生动力,汽轮机2分别与减速器3和发电机4连接,减速器3设于汽轮机2和发电机4之间,调控汽轮机2的转速后,驱动发电机4运转发电。
所述锅炉1中内置有冷聚变发热装置,冷聚变发热装置中填充有从海水中提取中的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中含有高浓度的氘原子,发热装置中内置μ粒子发生器、氘原子通道和激发电极,所述激发电极有若干对,每对激发电极包括一正电极和一负电极,液体燃料经雾化后,通入氘原子通道,μ粒子发生器产生μ粒子,激发电极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放电,在放电区域,当μ粒子吸引氘原子快速靠近并碰撞,产生冷聚变反应而释放热量,加热锅炉1外的导热介质产生蒸汽,将蒸汽传输至汽轮机2,推动汽轮机2运转产生动力,输送动力推动发电机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冷聚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东讯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冷聚变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东讯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3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