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2424.7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5 | 代理人: | 蔡鼎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管束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中,按主体结构的材料分,常用的有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种。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需要现场大量人工且污染严重。但混凝土结构中的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提供较好抗侧刚度的同时,建筑布局灵活。特别是在住宅结构中,剪力墙较薄,与建筑分割墙体可以有益结合,提供舒适的室内空间。钢结构现场装配化施工节约大量人工,且施工废料少,节能环保。钢结构体系中的钢柱、钢梁、支撑等构件,人工制作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且节点域构造复杂,制作成本高。钢柱多为方矩形柱,在住宅中应用时,室内有钢柱凸角,给建筑布置带来不便。
现具有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有效的结合起来的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充分发挥混凝土剪力墙的建筑布局灵活、钢结构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同时发挥钢材轻质高强、混凝土刚度大的材料性能优势,目前该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钢柱主要通过榫卯来实现,导致钢柱之间的连接强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升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包括横向钢柱组件和纵向钢柱组件,所述横向钢柱组件和纵向钢柱组件均包括若干具有空腔的钢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包括呈U型的主体和两个位于主体两边沿并向主体内侧弯折的弯折部,两个弯折部之间形成开口,相邻两个所述钢柱中其中一个钢柱的两个弯折部与另一个钢柱的主体侧面抵靠,两个所述弯折部和对应钢柱的主体之间通过螺杆固定,所述钢柱的空腔及开口处均浇筑混凝土。
相邻钢柱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固定方便且固定强度,同时钢柱的空腔和开口内均浇筑混凝土,位于开口处的混凝土会与相邻的钢柱固定,进一步提升相邻钢柱的固定强度,最终使得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的整体强度较大。
在上述的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弯折部与主体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主体的弯折处设有加强筋。提升弯折部与主体以及主体本身的强度。
在上述的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横向钢柱组件中钢柱的开口均朝向同一侧,位于横向钢柱组件端部的钢柱的弯折部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能将该钢柱的开口封闭的封闭钢板。通过封闭钢板将位于横向钢柱组件端部的钢柱开口封闭,便于浇筑混凝土。
在上述的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纵向钢柱组件中钢柱的开口均朝向同一侧,位于纵向钢柱组件端部的钢柱的弯折部通过螺栓与位于横向钢柱组件中部的其中一个钢柱的主体固定。
在上述的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弯折部上沿钢柱的长度方向具有向外侧凸起的凸起部,所述主体上与弯折部抵靠的侧面上具有与凸起部匹配的凹槽,相邻两个钢柱中其中一个钢柱上弯折部的凸起部能嵌入另一个钢柱上主体的凹槽内,相邻两个钢柱中的螺栓穿过凸起部和凹槽。通过凸起部和凹槽的配合使得在钢柱装配时能快速定位,提升钢柱拼接的效率,同时提升钢柱拼接后的强度。
在上述的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所述凸起部通过冲压得到,所述凸起部的外侧面的弧面,所述凹槽为内凹的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具有整体强度大,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中其中两个钢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向钢柱组件;2、纵向钢柱组件;3、钢柱;31、主体;311、凹槽;32、弯折部;321、开口;322、凸起部;33、螺杆;34、加强筋;35、空腔;4、封闭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T型钢管束组合结构包括横向钢柱组件1和纵向钢柱组件2,横向钢柱组件1和纵向钢柱组件2均包括若干具有空腔35的钢柱3,钢柱3包括呈U型的主体31和两个位于主体31两边沿并向主体31内侧弯折的弯折部32,两个弯折部32之间形成开口321,相邻两个钢柱3中其中一个钢柱3的两个弯折部32与另一个钢柱3的主体31侧面抵靠,两个弯折部32和对应钢柱3的主体31之间通过螺杆33固定,钢柱3的空腔35及开口321处均浇筑混凝土。弯折部32与主体31之间设有加强筋34,主体31的弯折处设有加强筋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汪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24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接式钢管束组合结构
- 下一篇:装配式FRP增强钢管混凝土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