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入型污染湖体生态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9688.7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大伟;桂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32;C02F3/34;C02F101/16;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8 | 代理人: | 端木传斌 |
地址: | 23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污染 生态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然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入型污染湖体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往往难以及时配套建设,存在建设间歇期,又由于城市雨污分流难度大,分流制建设成本高等特点,城市排水管网多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规划,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这样市政排水管网泄洪能力和污水厂处理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部分污水往往通过管道输送汇集到附近城市内湖内河中,以缓解市政排水管道和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长期排放导致污染负荷远超过湖体的净污能力,导致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进而发生水体富营养化、水华等水质污染现象。
目前,各中小城市的河道和内湖综合整治常见的治理方式是将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创造性地将生物接触氧化、生态浮床、人工湿地和河道鼓风曝气等常规技术手段有机联系,以解决不同类型污染湖体水生态环境问题。现在的河道和内湖水环境净化技术日臻成熟,但仍存在工程和生态修复技术结合难度大、处理效果不佳、运行及基建费用高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不足及技术发展的趋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复合技术合理、处理效果改善、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的污染湖体生态净化系统,通过对外源污染输入预处理、湖体主体分区综合治理和出水段净化处理,可有效控制城市内湖长期受外源输入型污染导致的水环境生态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入型污染湖体生态净化系统,包括前置结构和湖体,所述前置结构包括上游闸门,拦截格栅,植物缓冲区和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包括位于主体中下部开孔设有贯通植物缓冲区和湖体的管道,管道在植物缓冲区一侧外接潜污泵;所述溢流堰由碎石料、混凝土砌筑而成;所述植物缓冲区可种植一种或多种挺水植物;所述湖体在湖面上设置串联浮力球将湖体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相间设有表面增氧曝气机和生态浮床;所述湖体还包括设置在湖底的底泥改进层和鱼类养殖层;所述底泥改进层包括种植在湖体泥壤中的螺、蚌和虾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鱼类养殖层包括鲢鱼、鳙鱼、鳜鱼、鲈鱼、草鱼、鲫鱼和鲶鱼中的至少五种。
优选的,所述生态浮床主要由水生植物层、下挂纤维填料层和生态基质层三部分构成;所述水生植物层、下挂纤维填料层和生态基质层自湖面向湖底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拦截格栅选用栅条间隙为10~40mm的中格栅,
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美人蕉、香蒲和鸢尾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湖体底部植有沉水植物层,以常绿矮型苦草为主并适度增植狐尾藻和眼子菜以使种类搭配均衡。
优选的,所述湖体下游通道上根据出口宽度设置若干组填料净化箱;所述填料净化箱包括箱边框和设置在箱边框内充有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的填料;所述填料净化箱还包括贯穿填料的净化箱孔眼。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正六面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泥改进层中的螺、蚌和虾的养殖密度分别为3kg/亩、5kg/亩和0.8kg/亩。
优选的,鱼类养殖层中鲢鱼、鳙鱼、鳜鱼、鲈鱼、草鱼、鲫鱼和鲶鱼的养殖密度分别为20尾/亩、2尾/亩、4尾/亩、7尾/亩、15尾/亩、8尾/亩。
本发明的优点有:(1)本发明适用于有外源污染物输入的湖体生态净化,将工程技术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形成格栅截污、植物净污、生态浮床吸污等多层次、多单元的净化系统;(2)为强化出水水质,在主湖体下游通道放置若干组装好的填料净化箱,利用其挂膜形成的生物膜将出水的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吸收净化,其管理与更换起来方便,这对湖泊生态修复与治理具有积极意义。(3)本发明通过设置底泥改进层和鱼类养殖层,从而利用生物多样性来进行生态系统的构建,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结合本实施例的附图作简明地解析。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输入型污染湖体生态净化系统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输入型污染湖体生态净化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生态浮床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填料净化箱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宿州学院,未经安徽理工大学;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96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势能复氧污水处理的反应槽
- 下一篇:一种新型曝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