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采泥器及泥样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9658.6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8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2 | 分类号: | G01N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常俊虎 |
地址: | 43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采泥器 采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湖泊、河流、池塘或沼泽等水体沉积物采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垂直采泥器及泥样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垂直采泥器是一种湖泊环境与生态调查的常用设备,通过对湖底沉积物的垂直采样,并对样品中的各种营养元素、重金属等成分的分析,来研究湖泊的演变过程和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
现有垂直采泥器在采集过程中,通过采用密封板来实现采样管提取过程中的样品密封。这种密封板由于自身的结构设计,在泥样采集后提取采样管过程中,密封板容易倾斜从而造成与采样管之间形成缝隙,无法很好的起到密封作用,样品采集成功率低,在同一点反复采样,不仅消耗体力,由于人为扰动,有时会严重影响所采样品的科研真实性和代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垂直采泥器,该垂直采泥器包括密封塞,密封塞能够打开或封闭采样管,密封效果好,样品采集成功率高,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泥样采集系统,包括上述的垂直采泥器,能够有效保护采集后的采样管,保证泥样采集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采泥器,包括连接杆、接头、采样管和密封塞。接头包括上接头和下接头,上接头与下接头可拆卸的连接且围成活动腔,上接头与连接杆连接,下接头套设于采样管外且与采样管连接,采样管与活动腔连通。密封塞可活动的设置于活动腔内,密封塞包括提手、盖板和塞体,提手与盖板连接,盖板与塞体连接,塞体为圆台状,塞体能够打开或封闭采样管。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塞体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盖板连接,塞体的直径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盖板为圆形板状,盖板的直径大于第一端的直径,采样管的直径小于第一端的直径且大于第二端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的直径与采样管的直径相差0.5-10mm。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接头的远离下接头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气孔,透气孔与活动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透气孔的数量为八个,八个透气孔围绕活动腔的中心线周向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垂直采泥器还包括保护环,保护环位于采样管的远离下接头的一端且套设于采样管的外侧,保护环的其中一个端面与采样管的端面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塞体为橡胶塞,提手的形状为圆环,圆环与盖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并固定于塞体。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接头与下接头通过卡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的靠近上接头的一端设置有防滑把持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泥样采集系统,包括样品放置箱和上述的垂直采泥器,样品放置箱用于放置采样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垂直采泥器及泥样采集系统,该垂直采泥器包括密封塞,密封塞能够打开或封闭采样管,密封效果好,样品放置箱能够有效保护采集后的采样管,保证泥样采集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垂直采泥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密封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垂直采泥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垂直采泥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采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样品放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垂直采泥器;10-连接杆;11-防滑把持部;21-上接头;211-透气孔;22-下接头;23-活动腔;24-卡扣;25-卡槽;30-密封塞;31-提手;32-盖板;33-塞体;331-第一端;332-第二端;40-采样管;41-保护环;411-凸台;50-样品放置箱;51-放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程学院,未经湖北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9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