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59494.7 | 申请日: | 2017-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8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孙刚;殷明伟;周亚军;盛佳杰;汪玉莲;王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 地址: | 201801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沥青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013年底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要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要求。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全透型路面结构局限于广场、人行道、园林、非机动车道等轻荷载路面的大面积应用,主路面一般采用排水性透水沥青结构,雨水穿透表面层经下卧层汇流,然而雨水穿透整个路面结构层的全透型路面结构应用较少。
海绵城市要求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主路面恰恰是硬质地面“海绵化”改造的重中之重,相当于传统道路来说,全透型道路结构其路面承载能力将大幅度降低,若整个透水性路面各结构层均采用柔性材料作为铺面,路面的承载能力较差且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耐久性亦较差,无法实现有荷载要求的机动车道的使用要求。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了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能够实现机动车道透水功能性的同时,满足其路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大空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层、碎石垫层、过滤层及土基层,其中一个路面层内设有排水盲管,所述排水盲管连接至雨水井或者雨水收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采用PAC-10、PAC-13、OGFC-10或者OGFC-13,所选骨料为玄武岩或者辉绿岩,压碎值小于16%。
进一步地,所述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厚度为35~45mm,空隙率18~25%,渗透系数大于800ml/15s。
进一步地,所述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采用PAC-16或者PAC-20,石料采用玄武岩、辉绿岩或者石灰岩。
进一步地,所述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的厚度为60~80mm,空隙率为18~25%,渗透系数大于800ml/15s。
进一步地,所述大空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50~300mm,透水率大于1mm/s,所选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小于等于31.5mm。
进一步地,所述碎石垫层厚度为150mm以上,所选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小于等于31.5mm,压实度大于0.93。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为无纺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土工布的规格为大于300g/m2,铺设于所述土基层上,接缝处压边重叠20c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盲管布设于碎石垫层的上部,且沿路面边缘纵向布设,所述排水盲管由PVC过塑钢丝构成框架结构制成的软式透水管,规格为50~100mm。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水水泥混凝土技术和透水沥青混凝土技术的组合应用,采用刚性的大空隙透水水泥混凝土作为道路承载层,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作为磨耗层和抗剪切层,透水沥青混凝土术和透水水泥混凝土的结构组合设计,道路各结构层均未透水性材料铺装,在满足雨水由上而下穿透路面结构层迅速下渗的功能性的同时,提高了道路结构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满足中等以上荷载机动车道的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对应说明书附图内的附图标记参考如下:
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1、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大空隙透水水泥混凝土层3、碎石垫层4、排水盲管5、过滤层6、土基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面层1、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大孔隙透水性水泥混凝土层3、碎石垫层4、过滤层6及土基层7,碎石垫层4内设有排水盲管5,排水盲管5连接至雨水井或者雨水收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94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基层连锁路面砖排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保全塑型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