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雾报警器的迷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9303.7 | 申请日: | 2017-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1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方永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7 | 分类号: | G08B17/107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雾 报警器 迷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灾烟雾自动探测报警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烟雾报警器的迷宫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宾馆、餐厅、娱乐场所和家庭等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各种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为了能够及早的发现以避免出现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现普遍都配装有报警装置。现有技术中报警器的种类式样很多,从原理功能看主要有离子、光电和感温等类型,报警器利用其内部安装的高灵敏探测元件捕捉空气中温度和气体含量等异常变化发出警报信号。但是市场上销售的报警器普遍只有自动报警功能,不能人为操作,而报警器由于长期在不同环境中使用,在受到粉尘潮湿等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灵敏度下降或失效的情况,或是由于发生的火灾是在早期,或是其它原因报警器未能发现的情况,报警器就会无法使用。特别是报警器一旦安装,想随时测试报警器是否报警就相对困难,因而如果能有一种报警器即具有传统报警装置的功能,又具有方便人们检测和人工操作报警的功能,将使报警器的适应性更加广泛,也能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还丰富报警器的供应市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烟雾报警器的迷宫结构,利用烟雾的散射作用,可以准确检测出火灾情况,并具有扣合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烟雾报警器的迷宫结构,包括暗盒上盖和暗盒底座。暗盒底座具有水滴型的底板,底板的内壁制有一圈排列成环形的隔光板,隔光板围绕构成一个圆型的暗室,相邻隔光板之间具有透过烟雾的间隙。隔光板向上凸起,隔光板的顶部形成环形的支撑面并与暗盒上盖的内壁相配合。底板的尖端部制有红外发射管安装座,红外发射管安装座的两侧制有第一斜面凸体。暗盒上盖具有水滴型的盖板,盖板的尖端处制有与红外发射管安装座相配合的红外发射管安装部,红外发射管安装部的两侧制有与第一斜面凸体卡合的第一卡扣。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改进的技术方案。
上述的红外发射管安装座固定有红外发射管,在暗室的一侧固定有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的光轴线与红外接收管的光轴线成夹角布置。在红外发射管的发光口与红外接收管的收光口之间的连线中部设置有挡板。
上述的红外发射管安装座制有长条形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一端制有安装红外发射管连接脚的第三插孔,另一端制有与透过光线的喇叭形发光口,喇叭形发光口的外端具有相连的束光口。
上述底板的圆周处制有红外接收管安装座,红外接收管安装座的两侧制有第二斜面凸体。盖板制有与红外接收管安装座相配合的红外接收管安装部,红外接收管安装部的两侧制有与第二斜面凸体卡合的第二卡扣。底板的外周制有一个卡口框,盖板制有与卡口框相配合的第三卡扣。
上述的红外接收管安装座制有长条形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一端底部设有安装红外接收管连接脚的第一插孔,另一端制有透光孔。
上述的挡板具有排列成Y形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底板一体相连。第一板体与红外发射管的光轴线垂直,第二板体与红外接收管的光轴线垂直。
上述的隔光板具有成Y形的第一斜板部和第二斜板部,第一斜板部延伸并卡入相邻隔光板以阻挡光线透过间隙。
上述的红外接收管为球面接收管,在红外接收管的外部包设有接收管屏蔽罩。
上述的红外发射管为球面发射管,球面发射管卡设在喇叭形发光口的内端。
上述的红外接收管连接脚连接有放大信号200至400倍的信号放大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雾报警器的迷宫结构,利用烟雾的散射作用,可以准确检测出火灾情况。采用水滴型的暗盒上盖和暗盒底座,缩小了暗室的体积,同时尖端部的第一斜面凸体与第一卡扣方便锁紧,使暗盒上盖和暗盒底座易于装配。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通过挡板遮挡,当有烟雾时红外接收管可以接受到散射的光信号,并通过放大电路放大以判断是否发生火灾,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检测准确、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装分解图。
图3是暗盒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暗盒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9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