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8057.3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6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佩尔蒂·塞韦基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10 | 分类号: | H01F27/10;H01F27/08;H01F27/22;H01F27/28;H01F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丁永凡 |
地址: | 芬兰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电感线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已知的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包括绕组和用于冷却绕组的冷却元件。冷却元件设置在绕组的绕组圈内部。冷却元件由铝制成并且包括液体冷却通道,所述液体冷却通道设置用于液态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液体流动通道的横截面是冷却元件的总横截面的一小部分,其中横截面平面垂直于冷却液体的流动方向。横截面大部分由封闭的铝构成。
在上文中所描述的电感线圈装置的问题在于,冷却元件的冷却功率相比于冷却元件的重量和价格是相对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下述目的,实现一种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借助于所述电感线圈装置能够解决所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来实现,所述电感线圈装置在下文中描述。
本实用新型基于以下事实:电感线圈装置的冷却元件分别不仅具有液体冷却通道而且具有至少一个空气冷却通道。所提到的至少一个空气冷却通道已经在冷却元件的如下部分处实现,所述部分在上文中所描述的根据现有技术的冷却元件中由封闭材料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的优点在于轻的重量和有利的价格。空气冷却通道的冷却功率能够通过增大空气冷却通道的内面的传热面体和/或通过激励空气冷却通道中的气态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来提高。由此,设有液体冷却通道的冷却元件的冷却功率在需要时能够同样大或者甚至比同样大的且设有单纯的封闭材料围绕的液体冷却通道的冷却元件的冷却功率更大。
附图说明
现在,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部分分解地示出根据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以及
图2示出根据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的一个替选的实施形式的内冷却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从与绕组的中心线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观察的根据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的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图1的冷却的电感线圈装置包括三个绕组2、用于冷却绕组2的冷却机构和铁芯6。对于每个绕组2,冷却机构包括四个冷却元件,其中两个是内冷却元件41,而其余两个是中间冷却元件42。冷却机构的相应的冷却元件41和42设计用于冷却相应的绕组2,并且其不仅包括液体冷却通道而且还包括两个空气冷却通道54。每个液体冷却通道设置用于液态的冷却介质的流动,并且每个空气冷却通道54设置用于气态的冷却介质的流动。软管7设计用于形成用于液态的冷却介质从一个冷却元件至另一冷却元件的流动路径。铁芯6的一部分位于每个绕组2的内部。
图1的电感线圈装置被部分地分解。中间冷却元件42和连接在其上的软管7与其它装置分开。
每个绕组2是带状绕组,所述带状绕组包括多个绕组圈。带状绕组的导线的横截面的宽度至少相应于厚度的两倍,其中宽度关于厚度构成垂直尺度。带状绕组的导线的厚度关于带状绕组的中心线构成基本上垂直的尺度。绕组2例如能够由铝或者铜制成。
从绕组2的中心线的法向量的方向观察,每个内冷却元件41位于相应的绕组2的内部。也就是说,从绕组2的中心线的法向量的方向观察,绕组2的所有绕组圈位于内冷却元件41的外部。绕组的中心线在此为如下假想线,绕组圈围绕所述假想线缠绕。每个绕组2的中心线笔直地延伸。所有三个绕组2的中心线彼此平行地伸展。
每个冷却元件41和42的液体冷却通道和空气冷却通道54笔直地且平行于绕组2的中心线延伸。每个液体流动通道和空气冷却通道54延伸穿过相应的冷却元件。每个冷却元件41和42的长度基本上相应于相应的绕组2的长度。
从绕组2的中心线的法向量的方向观察,每个内冷却元件41位于铁芯6的外部。每个内冷却元件41设计用于冷却铁芯6。每个内冷却元件41不仅与相应的绕组2接触而且与铁芯6接触以促进传热并且改善冷却功率。冷却元件与待冷却的部件的接触促进传热,因为所述接触通过热量的传导实现了热量的传递。
从绕组2的中心线的法向量的方向观察,每个中间冷却元件42位于相应的绕组2的绕组圈之间。绕组2的绕组圈的一部分与中间冷却元件42相比更朝向内部,且绕组圈的一部分与中间冷却元件42相比更朝向外部。为了使在绕组圈和中间冷却元件42之间的导热能力最大化,中间冷却元件42不仅与内部的绕组圈接触而且与外部的绕组圈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技术有限公司,未经ABB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8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工具用零部件暂存机构
- 下一篇:具防跳弧功能的积层陶瓷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