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信号传输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5962.3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辉;李章学;邓一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2 | 分类号: | H01B7/02;H01B7/04;H01B7/17;H01B7/18;H01B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519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号 传输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号传输电缆。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储量大且贮存多样化,84.2%的矿区都有薄煤层分布,资源量很大。开采薄煤层及极薄煤层的急倾斜采煤机采煤时,电缆从卷盘上绕过导线轮连接采煤机,并随采煤机上下垂直移动,电缆不仅承受频繁弯曲、扭转、卷绕、冲击、挤压,还要承受自重和牵引拉力约1.5~2吨,而且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约为2倍电缆直径。在这种极其恶劣的工况下,目前国产电缆使用一周左右,电缆线芯,特别是控制线芯和信号线芯就断了。该电缆一直被普睿司曼等国外电缆巨头垄断。因此开发替代进口产品的长寿命电缆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电缆,以便更好地改善信号传输电缆的使用性能,便于更好地应用于特殊环境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号传输电缆,从外至内依次设有聚四氟乙烯带、外玻纤带、聚四氟乙烯带、屏蔽层、内玻纤带、绝缘层和信号线芯导体,绝缘层包裹在信号线芯导体外侧位置;内玻纤带包裹在绝缘层外侧,内玻纤带内部设有芳纶纤维抗拉件;聚四氟乙烯带外侧设有强化件;外玻纤带内侧设有填充料。
进一步地,屏蔽层为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
进一步地,绝缘层采用F46。
该信号传输电缆中,采用两根信号绝缘线芯及两根芳纶纤维抗拉件绞合后,依次绕包一层玻纤带、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绕包一层聚四氟乙烯带构成信号对绞屏蔽线芯,三根信号对绞屏蔽线芯围绕中心放置的强化件绞合后,依次绕包一层玻纤带和聚四氟乙烯带构成信号传输电缆。其绝缘采用F46。F46和聚四氟乙烯带均具有机械强度和滑移性好的特点,加之芳纶纤维抗拉件的作用,从而避免控制线芯被拉断和弯断。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对电缆的结构、机械强度、柔软性和弯曲性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柔软性、耐弯曲性和抗拉性能,保障了电缆长寿命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电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信号传输电缆,从外至内依次设有聚四氟乙烯带8、外玻纤带7、聚四氟乙烯带6、屏蔽层5、内玻纤带4、绝缘层3和信号线芯导体2,绝缘层3包裹在信号线芯导体2外侧位置;内玻纤带4包裹在绝缘层3外侧,内玻纤带4内部设有芳纶纤维抗拉件1;聚四氟乙烯带6外侧设有强化件9;外玻纤带7内侧设有填充料10。屏蔽层5为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绝缘层3采用F46。
该信号传输电缆中,采用两根信号绝缘线芯及两根芳纶纤维抗拉件绞合后,依次绕包一层玻纤带、编织镀锡铜丝屏蔽层、绕包一层聚四氟乙烯带构成信号对绞屏蔽线芯,三根信号对绞屏蔽线芯围绕中心放置的强化件绞合后,依次绕包一层玻纤带和聚四氟乙烯带构成信号传输电缆。其绝缘采用F46。F46和聚四氟乙烯带均具有机械强度和滑移性好的特点,加之芳纶纤维抗拉件的作用,从而避免控制线芯被拉断和弯断。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川东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5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炭黑在胶料中分散性的表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变压器线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