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导盲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5780.6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01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丛兆峰;徐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导盲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导盲仪。
背景技术
目前盲人出行主要依靠拐杖、导盲犬等方式,这些方式在准确度方面都有所不足,影响了盲人出行的安全性,而且使用携带也不方便。现有的盲人用品以及导盲用品的匮乏,给盲人的生活、工作、出行带来了障碍,为了协助盲人安全行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人们一直在进行着电子导盲系统的研制。市场上已经出现的电子导盲系统大体可以分为超声波导盲仪、移动式机器人、穿戴式导盲仪和导引式手仗四类,但总体来看,每种导盲系统都存在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实现简单的避障,不能满足盲人的出行,且体积较大,不方便使用,价格昂贵等不足,因此无法满足智能导盲仪庞大的市场需求。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导盲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导盲仪,包括轻便导盲杆,所述轻便导盲杆下部设置有探路感应体,所述轻便导盲杆上部安装有感应把手,所述轻便导盲杆与所述感应把手固定连接,所述轻便导盲杆中部连接有锯齿套环,所述轻便导盲杆与所述锯齿套环锯齿连接,所述锯齿套环内部设置有凹槽锯齿套,所述凹槽锯齿套与所述轻便导盲杆相互嵌套,所述锯齿套环外部一侧连接有智能控制设备盒,所述锯齿套环与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套环开口处下部安装有推送体,所述锯齿套环与所述推送体联动连接,所述锯齿套环开口处上部设置有插通口,所述推送体右部设置有弹簧恢复体。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外侧上部安装有上探测器,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与所述上探测器无缝连接,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外侧中部安装有前探测器,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与所述前探测器紧密连接,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外侧下部安装下探测器,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与所述下探测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内部下侧安装有大容量蓄电池,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内部左侧安装有主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内部上侧安装有GPS定位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内部右侧安装有智能语音分析器,所述智能语音分析器的内部安装有智能人工语音解析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设备盒右上侧设置有语音输入输出器插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智能导盲仪,完全可由盲人自主操作,使用简单、功能可靠、成本较低,具有实际应用性,可实现盲人与其家人的实时的信息交换与沟通,一方面家人可通过通讯设备向盲人发送信息,通过语音模块将信息反馈给盲人,另一方面家人也可以通过发送指令,经识别指令后将GPS与反坐标系统获取的位置信息反馈回去,通过探路感应体,能够实时检测盲人距前方障碍物的距离,然后检测距离通过语音系统进行实时播报或通过感应把手进行报警,还能够实时检测到路面积水信息,然后通过语音系统进行提示或通过感应把手进行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锯齿套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弹簧恢复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设备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控制设备盒;2-轻便导盲杆;3-探路感应体;4-锯齿套环;5-感应把手;6-插通口;7-推送体;8-凹槽锯齿套;9-弹簧恢复体;10-GPS定位装置;11-主控制器;12-前探测器;13-大容量蓄电池;14-上探测器;15-语音输入输出器插孔;16-智能语音分析器;17-下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57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