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压大变形条件下TBM掘进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5405.1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2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房敦敏;潘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112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变形 条件下 tbm 掘进 布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大变形条件下TBM掘进布置结构。适用于水利水电、交通、市政、输水输气等地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TBM施工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广泛运用于铁路、水利、水电等工程中。由于TBM广泛利用监测、遥控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指导和监控,使掘进过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相对于钻爆法具有高效、快速、优质和安全等优点。正常情况下施工速度远超钻爆法,施工质量好;此外TBM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方便,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节省劳动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便于施工管理。
但是TBM对不良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差,不如钻爆法灵活,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尤其是软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
这些不良地质条件不仅可能导致TBM掘进作业时间利用率降低,甚至有可能出现TBM损坏和难以顺利通过的情况。TBM施工初期支护不如钻爆法及时全面,初期支护前岩石暴露时间长短不一,极易发生危石损伤设备的事故,且在进行初期支护方面没有钻爆法机动灵活。TBM施工采取超前支护措施不如钻爆法掘进施工灵活、及时,超前支护措施还未完成或超前支护措施承载能力还未形成,TBM已经超前掘进了。上述不利因素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时必须给以很好的考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挤压大变形条件下TBM掘进布置结构,以提高TBM掘进效率,为TBM顺利掘进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大变形条件下TBM掘进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TBM掘进隧洞两侧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有与TBM掘进隧洞平行且超前掘进的挤压变形承受洞;所述TBM掘进隧洞前方设置钻孔灌浆区域,该钻孔灌浆区域通过挤压变形承受洞向TBM掘进隧洞前方围岩钻孔灌浆形成。
所述TBM掘进隧洞与挤压变形承受洞之间的距离为3倍的TBM掘进隧洞洞径。
所述挤压变形承受洞的洞径为3m。
所述挤压变形承受洞采用钻爆法开挖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TBM自身设备的限制,利用外界条件释放大部分的围岩挤压变形,减小TBM隧洞本身承受的挤压变形,并能够对TBM前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本实用新型可大幅度降低支护费用,提高TBM掘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软岩环境下,由于隧洞开挖,极易导致隧洞挤压大变形,对TBM的掘进产生影响。但TBM由于自身设备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超前支护,所采用的支护措施和支护设备也没有钻爆法灵活,单纯依靠TBM自身的能力很难有效应对这种挤压大变形,必须考虑外部手段。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挤压大变形条件下TBM掘进布置结构,在TBM掘进隧洞1两侧间隔一定距离分别布置有与TBM掘进隧洞1平行且超前掘进的挤压变形承受洞2,利用该挤压变形承受洞释放大部分的挤压变形。本例中挤压变形承受洞2与TBM掘进隧洞1之间的间距大约为3倍的TBM掘进隧洞1洞径,一方面避免挤压变形承受洞2开挖对TBM掘进隧洞1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TBM超前支护的工作量。
挤压变形承受洞2的洞径大约为3m,便于施工和减少投资,采用钻爆法开挖,采用随机支护,保证洞室的施工期稳定即可,后期可视情况进行封堵。
本实施例利用挤压变形承受洞超前掘进的特点,向TBM掘进隧洞1前方围岩进行钻孔灌浆,在TBM掘进隧洞1前方形成钻孔灌浆区域3,增加TBM掘进隧洞前方围岩的完整性,减小TBM的掘进难度,保证TBM的掘进速率。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5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埋深TBM施工隧洞岩爆处理结构
- 下一篇:一种伸缩回转机构及水平旋喷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