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智能感应车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4781.9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宫梦;辛永琳;陈婉莹;李倩;胡笑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智能 感应 车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微波传感的智能感应车铃,可使用在自行车上。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使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城市路况复杂,行人繁多,自行车行驶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现有的自行车车铃多为手动控制,由于骑行者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车铃损坏等问题,未能及时按铃示警导致的自行车碰撞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自动报警的智能车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骑行者手动按铃报警不及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微波智能感应车铃,它能基于微波传感自动监测周围的行人等运动物体并自动触发报警信号,警示骑行者与行人,可有效减少骑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波智能感应车铃,包括微波探测器、报警单元、微处理器和电源,其中:
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波探测器,输出端连接所述报警单元;所述微波探测器采集周边物体运动的数据,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对来自所述微波探测器进行分析,当达到报警条件时,控制报警单元启动报警;所述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微波探测器、报警单元和微处理器供电。
优选地,所述车铃还包括电控开关,所述电控开关连接所述电源,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微波探测器包括微波感应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微波感应单元用于探测周围移动物体反射的微波回波,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对所述微波感应单元获得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蜂鸣器。
作为优选,所述微处理器无信号输入时处于休眠状态;当微波探测器向所述微处理器输出信号时,所述微处理器被唤醒,开始接收并分析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智能感应车铃取代手动按铃,实现车铃报警的自动化、智能化,可更加安全及时地应对交通紧急情况;
2、在报警器方面,进行人性化的设计,采用传统机械车铃铃声,提高周围人群的警惕性。
3、智能感应车铃微处理器可进行编程设计,使报警范围更加现实、合理,以满足更广的用户人群的需求。
4、智能感应车铃既可以提醒骑行者本人提高注意力,又可以及时提醒行人注意来车,可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相对安全的骑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波智能感应车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波智能感应车铃的工作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微波探测器;2-报警单元;3-微处理器;4-电源;5-电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波智能感应车铃,其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解决了骑行者路遇行人提醒不及时的问题,可有效减少骑行时交通事故的发生。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微波传感单车智能感应车铃,基于微波探测传感的原理,包括微波探测器1、报警单元2、微处理器3和电源4,其中:
微处理器3分别与微波探测器1和报警单元2相连,进行信号的传输与控制;电源4分别与微波探测器1、报警单元2和微处理器3相连,向各元件供电;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控开关5,与电源4连接控制供电电路的通断。微波探测器1通过微波感应并采集周边一定范围内物体运动的数据,将收集到的信号传输给微处理器3;微处理器3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判断报警单元2是否需要报警并将结果传输给报警单元2;当达到报警条件时,启动报警信号,报警单元发出声音信号提醒行人以及骑行者注意安全避让。
微波探测器1包括微波感应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微波感应单元用于对一定工作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探测,可发出微波场并感应到移动物体反射的回波,回波和微波感应单元发出的原微波场相干涉而发生变化。微波感应单元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微波感应单元相连,信号处理单元可对微波感应单元输出的微波变化量进行放大、整形等处理。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端接微处理器3,将处理后的微波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3,以进一步分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4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