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模块的测试板及光模块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54453.9 | 申请日: | 2017-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蒋俊;熊志刚;黄伟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1/00 | 分类号: | G01M1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卓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88 | 代理人: | 吴思莹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的测试板及光模块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光模块的测试中,不管是光模块所有功能的测试,还是仅DDM功能测试的测试,测试板都采用了直流稳压电源供电,此时需要将测试板外接220V的电源。而且,测试板都是通过I2C通讯(25DB的并口或者9DB串口)方式与PC上位机进行信息交互。这种测试方案对于固定工位的生产线来说,具有稳定、可靠性高、测试方案成熟等优势。但这种方案对于施工单位维护和厂家对产品售后故障检测却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因此,在施工现场或者野外基站等很难找到220V的电源插座,即使有220V的电源插座,沉重的直流稳压电源携带也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新型的笔记本电脑基本已经取消并口和串口,所以通讯也存在很大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光模块的测试板及光模块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光模块的测试板,包括:
PCB板;
设置在所述PCB板上,且用于连接上位机的USB接口;
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用于接入待测试的光模块的连接器;
设置在所述PCB板上,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及所述USB接口的电源引脚,且用于将所述电源引脚上的5V电压转换成3.3V电压的电压转换电路;
设置在所述PCB板上,连接于所述连接器及所述USB接口的数据引脚,且用于将所述数据引脚上的USB信号转换成I2C信号的信号转换电路。
优选地,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连接器,且用于对测试结果进行状态指示的状态指示电路。
优选地,还包括:
连接于所述连接器的扩展接口。
优选地,所述信号转换电路包括型号为CP2112的集成芯片。
优选地,所述PCB板为多层PCB板。
优选地,所述PCB板为四层PCB板,且所述USB接口和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PCB板的顶层,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及所述信号转换电路设置在所述PCB板的底层,所述PCB板的第二层为地层,所述PCB板的第三层为电源层。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光模块测试系统,包括上位机及待测试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上所述的测试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对光模块进行测试时,在电源方面,测试板可直接通过USB从上位机上取电,然后再将其转换成3.3V电压来为待测试的光模块供电,因此,测试板不再需要外接直流稳压电源。在通讯方面,测试板与上位机的通讯方式也采用USB通讯,即使新型的上位机在小型化的趋势下取消了I2C的25DB并口和9DB串口,测试板的应用也不会受通讯接口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模块测试系统的逻辑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模块测试系统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
图3是图2中测试板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模块测试系统实施例一的逻辑结构图,该实施例的光模块测试系统包括测试板10、上位机20及待测试的光模块30。其中,上位机可为笔记本电脑、PC或其它带USB接口及电池的智能设备。测试板10与上位机20通过USB连接,且测试板10通过USB从上位机20取电及通过USB与上位机20进行信息交互。
结合图3所示的测试板,该测试板包括有PCB板(未示出)及设置在PCB板上的USB接口11、电压转换电路12、信号转换电路13及连接器14。
在测试之前,可通过USB数据线将测试板的USB接口11与上位机的USB接口相连,同时,将待测试的光模块30插入测试板的连接器14,在此需说明的是,光模块按业务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XFP光模块、SFP光模块,因此,测试板中的连接器可相应为XFP连接器或SFP连接器,用于接入待测试的相应类型的光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迅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4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