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公共自行车还车自动充电联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4450.5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06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骐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24/66;H01R24/7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1 | 代理人: | 翁霁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公共 自行车 自动 充电 联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公共自行车充电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公共自行车还车后能够自动联接电路,实现自动充电功能的充电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是建设社会公共福利事业中的一项广受城市居民欢迎的、绿色环保的现代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不仅便民,而且低碳、节能、环保。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争先恐后地抢占先机,建立自己最优化的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电动助力公共自行车或者电动公共自行车是一种比普通城市公共自行车更加快捷的出行方式。在借还车的同时,如何为电动助力公共自行车或者电动公共自行车充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现有的一种城市电动助力公共自行车的充电方式是需要手动将电动助力公共自行车上的充电接头拔出或者插入电动公共自行车锁车桩的充电口,操作不方便。例如:山西省晋城市的电动助力公共自行车,在还车时需要手动将电动助力公共自行车的充电接头插入锁车桩上的充电口中,借车时同样需要手动拔出充电接头,容易造成市民还车后,忘记充电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动公共自行车还车自动充电联接装置,能够在电动公共自行车还入锁车桩后,自动实现充电接头与充电口的连通,实现充电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公共自行车还车自动充电联接装置,它包括:安装在电动公共自行车上的充电端和安装在公共自行车车桩内的锁盒控制器上的充电口,所述的充电端由金属安装支架、铜触片、接线壳组组成,所述的金属安装支架焊接在电动公共自行车上,用于安装接线壳组。铜触片使用螺钉固定在接线壳组上,并且将电动公共自行车内连出的电源线与信号线连接到铜触片上,并使用接线壳组将连出的导线包裹并隐藏;
充电口固定在公共自行车车桩内锁盒控制器的锁车通道开口前端,它由塑料座、铜触点、弹簧、转轴组成;所述塑料座镶嵌有用于固定转轴的铜螺母,铜触点和弹簧以转轴为轴心,并通过弹簧反向弹力的作用,将铜触点、弹簧、转轴三者安装在塑料座上;铜触点与锁盒控制器内的电源线与信号线连通;
所述充电端上的铜触片与充电口上的铜触点位置相对应,并在充电端插入充电口时,充电端上的铜触片与充电口上的铜触点正好相接触,并在弹簧的反向作用力下,铜触片和铜触点良好接触,使电动公共自行车与公共自行车车桩的线路导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线壳组上安装有4个分别位于接线壳组上下两侧的铜触片;所述的接线壳组上有与金属安装支架尺寸相同的开槽,接线壳组通过开槽套在金属安装支架上,并且在金属安装支架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接线壳组上的相对应的过孔,用防盗螺钉将接线壳组固定到金属安装支架上,从而形成4个铜触片两两位于金属安装支架的上下两侧;
所述塑料座是充电口的主体框架,铜触点上有与转轴配套的开孔,通过转轴将铜触点和弹簧固定在塑料座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铜触点的两侧;弹簧的一端靠在塑料座,另一端靠铜触点的开槽中,使铜触点受到外加的压力时,会产生反向的回复力;将充电口安装在锁盒控制器的前端位置,使充电口的开口一侧位于电动公共自行车锁盒控制器的锁车通道的正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接线壳组上有4个铜嵌件,铜触片为L型,将铜触片固定在接线壳组后,铜触片的短边上的开孔正好对应接线壳组12上的铜嵌件的开口;从电动公共自行车内引出的2根电源线及2根信号线通过铜嵌件连接到铜触片上;接线壳组安装在金属安装支架上,并包裹住铜触片与电源线、信号线的线束的连接点,使之隐藏,并使充电端与电动公共自行车形成整体的结构;金属安装支架的前端设有锁孔,并在金属安装支架上装有电子芯片;
所述的铜触点上安装有2根电源线及2根信号线,并连接到锁盒控制器内的电动公共自行车充电器和控制器,与充电端1上连接到电动公共自行车的电源线及信号线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铜触片上连接的2根电源线及2根信号线在连接时,为两两交叉相连,避免了电源线及信号线的正负极连接在同一侧时可能产生的短路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骐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骐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4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图像转换网络获取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