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3321.4 | 申请日: | 2017-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3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猛;李建;窦志英;管鑫;郭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2 | 分类号: | G01H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传动轴 特性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传动系是多自由度的扭转振动系统,当发动机、路面或者车轮不平衡力产生的周期性扭转激励与系统的扭振模态一致时,系统的扭振被放大,进而引起整车振动、车内轰鸣等一系列的整车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问题,甚至引起底盘部件共振失效问题,在车辆开发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扭转振动系统。传动轴作为传动系最重要的传动部件,往往连接变速箱、分动器和主减速器、后桥等关键零部件,其扭振特性一致备受关注。1916年德国科学家Geiger在文章中介绍了一种以其名字命名的机械式扭振测试仪,标志着扭振研究进入了试验测试分析阶段,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解析计算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扭振分析方法,此后逐渐出现了霍尔茨表格法、传递矩阵法和Ricca等方法,计算参数也从实数域扩展到了复数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扭振测试分析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磁电传感器的采用极大地提高采集和分析精度。但由于各款车型的底盘架构和实际结构千差万别,如何设计合适的扭振采集辅助支架系统成为扭振测试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该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适合多种底盘架构,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包括:信号采集盘和用于采集车辆传动轴扭振信号的数据采集部件;
所述信号采集盘中部有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周围的第一安装孔,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信号采集盘插装到车辆的传动轴上,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到车辆的传动轴上;
所述信号采集盘的内侧布置有多个轴向内孔,沿所述信号采集盘边缘布置有多个径向方齿;
所述数据采集部件的信号采集方向垂直对准所述径向方齿的开口或者轴向内孔。
可选地,所述轴向内孔的数量为60个。
可选地,所述径向方齿的数量为60个。
可选地,所述数据采集部件包括:安装支架和传感器;
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与车辆的底盘的第二安装孔对应布置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
所述安装支架通过第三安装孔安装固定于车辆的底盘上;
所述传感器插装在所述第四安装孔中。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与径向方齿的齿顶或者轴向内孔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在预定距离以内。
可选地,所述预定距离为1mm。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为磁电式传感器。
可选地,磁电式传感器的铁芯垂直对准所述轴向内孔的圆心或径向方齿的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数量为四个。
可选地,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均匀设置在所述定位孔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适应车型多。不同车型底盘千差万别,有的轴向空间大,有的径向适合采集,该辅助采集装置可以适应多种车辆,充分利用径向或者轴向空间,易于布置和安装;
2)该辅助采集装置的安装支架灵活性更高。安装支架可以灵活借用底盘各个方向的螺栓进行固定,避免的焊接方式不易恢复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的信号采集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传动轴扭振特性采集装置包括:信号采集盘1和用于采集车辆传动轴扭振信号的数据采集部件2。
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采集盘1中部有定位孔和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周围的第一安装孔,通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信号采集盘1插装到车辆的传动轴3上,通过第一安装孔固定到车辆的传动轴3上。
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采集盘1的内侧布置有多个轴向内孔,沿所述信号采集盘1边缘布置有多个径向方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3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声音刺激的脑电信号采集系统
- 下一篇:麻醉深度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