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肱骨接骨术后辅助恢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52944.X | 申请日: | 2017-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4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 发明(设计)人: | 程良才;陈梦龙;雷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良才 |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H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5 | 代理人: | 李卉 | 
| 地址: | 525400 广东省茂名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肱骨 接骨 术后 辅助 恢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术后辅助恢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肱骨接骨术后辅助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肩关节;下端与尺、桡骨的上端构成肘关节。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二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朝内上,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在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各有隆起,分别称为大结节和小结节,两者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下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为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在体的后面有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故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此神经。肱骨下端前后扁,末端有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面有一浅沟,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当内上髁骨折时,容易损伤此神经。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方2~3cm,是肱骨头松质骨和肱骨干皮质骨交界的部位,很易发生骨折。肱骨骨折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骨折的不愈合率并不高,但功能性锻炼不当常遗留疼痛、无力、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
目前在肱骨骨板内固定术后的次日,医生会鼓励患者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在功能性锻炼时存在患肢疼痛、无力、心绪低落、关节活动受限等障碍,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辅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创口愈合的肱骨接骨术后辅助恢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肱骨骨板内固定患者在功能性恢复锻炼时,产生患肢疼痛、无力、心绪低落、关节活动受限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加速创口愈合的肱骨接骨术后辅助恢复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肱骨接骨术后辅助恢复装置,包括有夹套、合页、粘扣带、气囊、连接头、第一连通管、冲气橡胶球、第一单向阀、第一阀门、第二单向阀、三通、第二连通管、第二阀门、第三单向阀和输气管,夹套共设有两块,两块夹套之间通过合页运用铆钉连接的方式对称铆接成为一个整体,其中一块夹套外侧的上下两个部位分别通过缝纫的方式缝接有带着刺毛的粘扣带,并且其夹套内侧的上中下三个部位都设置有气囊,气囊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夹套连接,每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连接有第一连通管,另一块夹套外侧面上下两个部位分别通过缝纫的方式缝接有与带着刺毛的粘扣带相配合的带着圆毛的粘扣带,气囊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另外一端连接有三通,三通的其中一个连接端上连接有第二连通管,三通的另一个连接端上连接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左侧连接有冲气橡胶球,冲气橡胶球右侧的上端连接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上侧安装有第一阀门,冲气橡胶球右侧的下端连接有第三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下侧安装有第二阀门,并且第二阀门的下侧与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充电椭圆按摩器,气囊的正面设置有充电椭圆按摩器,充电椭圆按摩器的背面通过胶水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带着刺毛的粘扣带。
优选地,还包括有条形水囊,另一块夹套的内侧设置有条形水囊,条形水囊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夹套相连接,条形水囊的左上角设置有充电保温头。
优选地,夹套的材质为头层牛皮。
优选地,输气管为波纹软管。
优选地,条形水囊的材质为TPU薄膜。
工作原理:首先打开夹套,然后将夹套穿在前臂的尺骨部位扣好粘扣带,将夹套固定在手臂上,接着打开第一阀门和关闭第二阀门,然后反复地挤压冲气橡胶球,当冲气橡胶球被压扁时,冲气橡胶球内的空气经过第二单向阀往气囊冲气,当放松冲气橡胶球时,冲气橡胶球内产生负压力,外界空气先由第一阀门吸向第一单向阀,再被吸入冲气橡胶球内,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对气囊充气了;在气囊对手臂有轻微压迫感时停止充气,并且关闭第一阀门和打开第二阀门,然后再反复地挤压冲气橡胶球,当冲气橡胶球被施加压力时,里面的空气经过第二单向阀往气囊冲气,气囊对前臂周围的皮肤进行按压,当放松冲气橡胶球时,冲气橡胶球内产生负压力,气囊内的空气从第二阀门吸向第一单向阀,再吸入冲气橡胶球内,重复上述操作就可以对前臂进行按摩,从而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良才,未经程良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29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凑型水冷式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囊电极导管识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