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2716.2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4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华;项海铭;沈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钢球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1/12 | 分类号: | B24B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导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球设备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的中心线到下开口的距离较大,该距离一般为88mm,所述下开口与流球槽接触点进球时,由于沟槽形状较弯曲,完工后钢球质量不容乐观,表面产生的缺陷也正是由于钢球进入沟槽内的不顺所导致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小导板的中心线到下开口的距离,使得钢球从沟槽滑出的曲线更柔顺,减少钢球磨损的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小导板的中心线到下开口的距离,使得钢球从沟槽滑出的曲线更柔顺,减少钢球磨损的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所述导板结构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下开口与所述导板水平中心线AA’的距离D为40-80mm。
所述距离D为40-70mm。
所述距离D为40-60mm。
所述距离D为50mm。
所述导板结构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引导钢球滑动的沟槽。
所述下开口处设有流球槽结构。
所述导板结构为圆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导板结构的水平中心线到下开口的距离,使得钢球沿着更为缓和、符合沟槽切线方向进球,从而减少钢球表面直接碰撞所造成的表面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磨球设备的导板结构,所述导板结构10设有上开口11和下开口12,所述下开口12与所述导板水平中心线AA’的距离D的中心线AA’与下开口11的距离D为40-80mm。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导板结构的中心线到下开口的距离,使得钢球沿着更为缓和、符合沟槽13(见下文所述)切线方向进球,从而减少钢球表面直接碰撞所造成的表面磨损。
所述导板结构10还设有沟槽13,所述沟槽13的数量设置为一条以上。所述沟槽13用于引导钢球30沿着所述沟槽13进行滑动。
所述下开口12处设有流球槽结构20。
所述导板结构10为圆弧形结构,所述沟槽13亦为与所述导板结构10同心设置的圆弧形结构,该设置方式更加紧凑,能有效的利用导板结构的使用空间,也利于钢球的滑动。
所述导板结构10的水平中心线AA’与下开口11的距离D优选为40-70mm,所述距离D优选为40-60mm,所述距离D优选为50mm。所述距离D为50mm的设置经过实践及经验总结得出,可以有效改善钢球30柔顺的进球轨迹,起到防止钢球30进入沟槽13磨加工时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缩短导板结构10的中心线AA’到下开口11的距离D,使得进球出沟槽13的曲线更柔顺,不易造成钢球30磨加工时的进球处与“急转弯”沟槽13的磨损,可有效的避免因撞击沟槽13内壁而造成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延长了导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开口与所述中心线AA’的距离不变,而下开口与所述中心线AA’的距离缩短设置,大大的降低了安装在下开口平面上的流球槽的测绘难度,也利于控制流球槽和沟槽的尺寸,该设置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所述导板结构总开口距离减小后,可增大导板的有效工作面、提高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等。
根据本实施例的教导,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实现其它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钢球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钢球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2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杏刺玫果果酒的酿造工艺
- 下一篇:一种南瓜皮瓤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