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冷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1866.1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7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昌;廖家淯;程政玮;黄启峰;韩永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冷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气冷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利用气体泵提供驱动气流以进行散热的气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设备例如可携式电脑、平板电脑、工业电脑、可携式通讯装置、影音播放器等已朝向轻薄化、可携式及高效能的趋势发展,这些电子设备于其有限内部空间中必须配置各种高积集度或高功率的电子元件,为了使电子设备的运算速度更快和功能更强大,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于运作时将产生更多的热能,并导致高温。此外,这些电子设备大部分皆设计为轻薄、扁平且具紧凑外型,且没有额外的内部空间用于散热冷却,故电子设备中的电子元件易受到热能、高温的影响,进而导致干扰或受损等问题。
一般而言,电子设备内部的散热方式可分为主动式散热及被动式散热。主动式散热通常采用轴流式风扇或鼓风式风扇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借由轴流式风扇或鼓风式风扇驱动气流,以将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转移,俾实现散热。然而,轴流式风扇及鼓风式风扇在运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且其体积较大不易薄型化及小型化,再则轴流式风扇及鼓风式风扇的使用寿命较短,故传统的轴流式风扇及鼓风式风扇并不适用于轻薄化及可携式的电子设备中实现散热。
再者,许多电子元件会利用例如表面粘贴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选择性焊接(Selective Soldering)等技术焊接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然而采用前述焊接方式所焊接的电子元件,于经长时间处于高热能、高温环境下,容易使电子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相脱离,且大部分电子元件亦不耐高温,若电子元件长时间处于高热能、高温环境下,易导致电子元件的性能稳定度下降及寿命减短。
图1是为传统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散热机构是为一被动式散热机构,其包括热传导板12,该热传导板12是借由一导热胶13与一待散热的电子元件11相贴合,借由导热胶13以及热传导板12所形成的热传导路径,可使电子元件11利用热传导及自然对流方式达到散热。然而,前述散热机构的散热效率较差,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发展一种气冷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冷散热装置,其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以对电子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侧风热对流散热,俾提升散热效能,降低噪音,使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性能稳定并延长使用寿命,且无需在电子元件上叠加散热器,可使整体电子设备厚度达到轻薄化。
本案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冷散热装置,其具有温控功能,可依据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的温度变化,控制气体泵的运作,俾提升散热效能,以及延长气冷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气冷散热装置,用以对电子元件散热,气冷散热装置包含:载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泵容置槽、第一导流腔室、第二导流腔室、导气端开口、连通槽以及至少一排气槽,其中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是分别为载体的上下表面,泵容置槽凹设于第一表面,第一导流腔室凹设于泵容置槽的一底面,且导气端开口设置于底面上,导气端开口连通于第一导流腔室,第二导流腔室凹设于第二表面上,连通槽连通在第一导流腔室及第二导流腔室之间,以及至少一排气槽连通于第二导流腔室及气冷散热装置之外部,第二导流腔室罩盖容置电子元件;以及气体泵,设置于载体的泵容置槽中,并封闭导气端开口设置于该载体的该泵容置槽中,并封闭该导气端开口,该气体泵包含: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洞;压电致动器,与该共振片相对应设置;以及盖板,具有侧壁、底板及开口部,该侧壁是环绕该底板周缘而凸设于该底板上并与该底板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共振片及该压电致动器是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开口部是设置于该侧壁上,其中该盖板的该底板与该共振片之间形成一第一腔室,该共振片及该盖板的该侧壁共同定义出一汇流腔室;其中借由驱动气体泵,以将气流经由导气端开口导入第一导流腔室,使气流透过连通槽导入第二导流腔室,并对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且将与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经由至少一排气槽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气冷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气冷散热装置于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2A移除气体泵的载体外观示意图。
图3B为图2A所示的气冷散热装置的载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18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算放大器的调零电路
- 下一篇:台灯(XLT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