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的检测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1291.3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3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徐洪球;孟桦;胡昌发;杨赫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二次 衬砌 拱顶 混凝土 施工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的检测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浇筑时易产生脱空、厚度不足等技术缺陷,这会对隧道运营期间造成安全隐患,如何克服二衬拱顶脱空和厚度不足的技术问题,就成为了保证二衬施工质量的重点。现有的普遍做法是将检测管由衬砌台车钻孔内穿过,其一端穿过模板端头置于在铺设的防水板附近,另一端则固定在衬砌台车上。该技术方案存在是技术缺陷是:如果检测管一端顶住衬砌防水板,容易造成防水板破损。如果检测管端头不顶住防水板,预留的高度(检测管端头距离防水板的高度)易导致二衬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或脱空。
专利号为ZL201610763000.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预防隧道二衬拱顶脱空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的装置中竖向注浆管(5)和纵向注浆管(3)之间、竖向排气管(6)和纵向排气管(2)之间分别通过三通连接装置(9)进行“T型”连接;其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制作布置好纵向排气管(2)和纵向注浆管(3),步骤二、将竖向排气管(6)和纵向排气管(2)、竖向注浆管(5)和纵向注浆管(3)进行“T型”连接,步骤三将竖向注浆管(5)和竖向排气管(6)由二衬台车预留孔洞内掏出、并安装溢浆管(7),步骤四,进行二衬混凝土施工。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有效防止拱顶脱空,大大提高了二衬质量。但该实用新型仍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如果溢浆管(7)一端顶住衬砌防水板,容易造成防水板破损。如果溢浆管(7)端头不顶住防水板,预留的高度(检测管端头距离防水板的高度)易导致二衬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或脱空。因此亟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溢浆管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的检测管,包括管体和橡胶塞,所述管体一端设置有十字形开口,所述橡胶塞套装在所述十字形开口处。
优选的是,所述十字形开口的深度不大于3c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塞包裹所述管体的深度不超过1c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塞的底部厚度为1cm。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包括可拆卸式支撑钢板,所述管体另一端与所述可拆卸式支撑钢板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包括第一固定钢板和第二固定钢板,所述可拆卸式支撑钢板的两侧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钢板和第二固定钢板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的下部设置有阀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塞采用氟橡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塞采用硅橡胶。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塞采用丁腈橡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现有检测管的改进,使得隧道二衬拱顶不密实概率由65%降至5%,大幅减少了二衬拱顶混凝土不密实的质量问题,技术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的检测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主剖图。
图2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的检测管的图1实施例中A-A向视图。
图3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混凝土施工的检测管的图1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检测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2橡胶塞;3十字形开口;4阀门;5可拆卸式支撑钢板;6第一固定钢板;7第二固定钢板;8第一螺栓;9第二螺栓;10衬砌模板面;11现有检测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仅为一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涉及的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所描述的以下这一种实施方案,该优选方案中的各个组成部件的设置以及连接关系可以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并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1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基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综采工作面隅角气动挡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