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感应阀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466.9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杨建利;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00 | 分类号: | F16K3/00;F16K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庆峰财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7 | 代理人: | 李文军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形状 记忆 合金 温度 感应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明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感应阀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温度阀门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的喷淋头的工作原理是内置玻璃球顶住密封垫,当发生火灾时,球内的液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温度升高到压力达到规定值时(70℃左右),玻璃球爆裂,密封垫失去支撑,阀门导通。这类阀门的核心部件是玻璃制成的,结构强度不具备抗冲击震动能力,不能应用于汽车等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感应阀门,解决当前内置玻璃球类温度控制阀门结构强度低,不能应用于汽车等有抗冲击震动能力要求场合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感应阀门,包括阀门塞、阀门壳体和合金弹簧,所述阀门壳体内设置有阀门内腔体,所述阀门壳体上侧设有与阀门内腔体连通的进料孔,所述阀门壳体下侧设有与阀门内腔体连通及与进料孔相对应的出料孔,所述阀门内腔体内设置有可左右活动用于关闭或开启进料孔和出料孔连通的阀门塞,所述阀门塞一侧的阀门内腔体内设置有合金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孔上连接有进料管道,所述出料孔上连接有出料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阀门壳体由金属或者塑料材料制成,内部形成封闭的阀门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合金弹簧为记忆合金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记忆合金弹簧采用CuZnAl记忆合金丝制成的弹簧。利用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双程记忆效应,是一种随温度的变化可自行伸缩的感温驱动元件。这种簧充分展示了工业用形状记忆合金元件的典型结构形式。
以热水或热风为热源,伸缩温度为80℃-95℃,自由状态即低温(室温)时为45mm,伸长状态即高温(80℃-95℃)时为2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阀门制造材质由高强度材料制成,且能够实现阀门的开启可以有温度控制的功能,适合应用于汽车等有抗冲击震动能力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温度感应阀门关闭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温度感应阀门开启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阀门壳体,2-阀门塞,3-出料管道,4-胶塞,5-合金弹簧,6-进料管道,7-阀门内腔体,8-汽车黑匣子外壳,9-蛇形管路,10-干冰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温度感应阀门,包括阀门塞2、阀门壳体1和合金弹簧5,阀门壳体1内设置有阀门内腔体7,阀门壳体1上侧设有与阀门内腔体7连通的进料孔,阀门壳体1下侧设有与阀门内腔体7连通及与进料孔相对应的出料孔,阀门内腔体7内设置有可左右活动用于关闭或开启进料孔和出料孔连通的阀门塞2,阀门塞2一侧的阀门内腔体内设置有合金弹簧5。进料孔上连接有进料管道6,出料孔上连接有出料管道3。阀门壳体1由金属或者塑料材料制成,内部形成封闭的阀门腔体7。合金弹簧5为记忆合金弹簧。记忆合金弹簧采用CuZnAl记忆合金丝制成的弹簧。
温度感应阀门1的结构如图所示1和2。图中1是阀门关闭的状态,2是阀门打开的状态。阀门塞2可以沿着阀门内腔体7左右活动。在低温和常温状态下合金弹簧5呈收缩状态,阀门塞2位于阀门内腔体7的中间,隔断阀门进水(气)管和阀门出水(气)管之间的连接,此时阀门的进水(气)管和阀门出水(气)管之间不连通,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如图中1所示。在高温时,合金弹簧5膨胀,阀门塞2被膨胀的合金弹簧5顶开移动到阀门内腔体7的一侧,从而偏离中间位置。这时阀门的进水(气)管和阀门出水(气)管通过阀门内腔体7连通,阀门为开启状态,如图中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鸿秦(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04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