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硬度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298.3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6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沙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源水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薛海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度 废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硬度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矿业、冶金、化工的发展,产生的高含盐量废水难处理,往往采用石灰、碱中和等处理工艺,石灰处理工艺对于重金属离子去除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引入了大量的钙镁离子,使得这些废水的硬度越来越高。
目前主要采用膜浓缩减量的工艺,离子交换树脂和电渗析方法处理这些高硬度废水,这些工艺处理成本较高,装置操作复杂,阻碍该技术的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这类高硬度废水的处理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硬度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二氧化碳溶液制备装置和超滤膜反应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处理高硬度废水的同时不会引起超滤膜的堵塞;处理费用经济,且不增加其他离子,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高硬度废水处理装置,包含相连的二氧化碳溶液制备装置和超滤膜反应装置,所述二氧化碳溶液制备装置包括加压装置、吸收剂添加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和溶液储存罐,所述加压装置、吸收剂添加装置与溶液储存罐分别与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相连;所述超滤膜反应装置包括外壳、中空纤维超滤膜,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通过所述溶液储存罐与所述超滤膜反应装置相连。
二氧化碳溶液制备时,向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水,然后通过吸收剂添加装置添加吸收剂,通过加压装置进行加压,在吸收剂和压力的作用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幅增加,在水中的解离增加,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溶液制备好后在溶液储存罐中进行储存;废水处理时,待处理废水通过所述进水口进入超滤膜反应装置,制备好的二氧化碳溶液通过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内通道进入超滤膜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溶液与高硬度废水充分混合反应,沉淀通过出水口被带出反应装置,不堵塞中空纤维超滤膜。本实用新型使二氧化碳由气体变为液体,能够更好的与废水混合,沉淀处理效果显著提高,高硬度废水处理成本降低,稳定可靠,适应性强。
优选地,所述加压装置的加压范围为0.1~0.5 Mpa。
优选地,所述吸收剂添加装置上设有流量计,用于控制及显示吸收剂的添加量。
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有多个,阵列排布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溶液储存罐的出口与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内部通道相连。制备得到的二氧化碳溶液从中空纤维超滤膜内进入超滤膜反应装置,待处理高硬度废水通过进水口从中空纤维超滤膜外部进入超滤膜反应装置,二氧化碳溶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透过超滤膜,与高硬度废水混合,然后与钙镁离子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反应后的废水回收。
更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下端与溶液储存罐的出口相连,所述进水口位于外壳的上部,所述出水口位于外壳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入口设有增压泵,控制中空纤维超滤膜内压力高于中空纤维超滤膜外的压力0.05~0.2Mpa。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与一沉淀池相连,反应后的废水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装置操作简单,能同时进行二氧化碳溶液的制备和高硬度废水的处理,处理水量大,能耗很低,环保经济。
(2)利用二氧化碳溶液除去大部分的钙、镁离子,不引入其他离子,水资源利用率高。
(3)二氧化碳以液体的形式与高硬度废水更容易反应,超滤膜反应装置使得二氧化碳溶液与高硬度废水混合更充分,废水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硬度废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图中:1、二氧化碳溶液制备装置;101、加压装置;102、吸收剂添加装置;103、二氧化碳吸收装置;104、溶液储存罐;2、超滤膜反应装置;201、外壳;2011、进水口;2012、出水口;202、中空纤维超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源水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源水务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02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