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条码水准尺尺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50216.5 | 申请日: | 2017-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林世友;梁闽东;白亚兵;李本辉;陈廷辉;何志军;王小康;周伟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码 水准 尺尺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面沉降监测领域,尤其涉及到在进行地表沉降监测时用于辅助条码水准尺放置的条码水准尺尺托。
背景技术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要对地面进行沉降监测,目前的城市地铁隧道建设大多在道路下方,而且大部分路面交通车流量、人流量较大。因此,测量监测是否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的沉降情况对施工来说尤为重要。
目前的盾构地面沉降监测沉降点的设置都是通过水钻在地面上打直径为15cm的沉降监测孔,在孔里布沉降点,并在沉降点上做个铁套来保证路面平整。在测量时,需要将铁套打开,然后将条码水准尺放入沉降点进行测量。
目前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沉降点的孔位需破坏路面部分直径约15cm,对路面的破坏会比较大,对车辆行驶或人员行走带来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后期路面恢复;2、由于路面开孔较大,容易增加沉降监测影响因素,测量监测不能反映实际状况;3、由于车辆过往等原因会使铁套变形,条码水准尺无法放入沉降点,监测效率和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均大打折扣;4、反复的掀开铁套工作量较大,测量效率不高。
由上述可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沉降监测孔的直径过大,但如果沉降监测孔的直径过小,条码水准尺将无法放入沉降点中,因此,如何使条码水准尺无需放入沉降监测孔中进行测量,减少沉降监测孔的设置直径,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条码水准尺尺托,用于辅助条码水准尺进行放置,使条码水准尺无需放入沉降监测孔中同样能够进行测量,其结构简单,沉降监测孔的设置直径小,对地面的影响小,可保证路面平整性,提高监测准确度,且无需设置铁套,避免铁套造成的影响,提高测量效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条码水准尺尺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包括上下设置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两上侧板之间的间距与条码水准尺的宽度相适配,两下侧板之间的间距与条码水准尺底板的宽度相适配,上侧板的底端在下侧板的内侧突出,形成一卡位,两下侧板之间设有可活动的活动板,所述固定底板上穿设有用于支撑活动板的第一螺栓,通过旋转第一螺栓可使活动板上下移动,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设有延长杆,所述延长杆的直径为1mm至50mm;所述延长杆插入沉降监测孔中,所述沉降监测孔的直径大于延长杆的直径1mm至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圆柱座,所述延长杆设在圆柱座的底部,所述圆柱座的直径大于延长杆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杆的直径为1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沉降监测孔的直径为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板上穿设有第二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侧板上设有与固定底板厚度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上穿设有第三螺栓,所述固定底板嵌入凹槽中,并通过第三螺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侧板搭接在下侧板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条码水准尺通过左右两侧的侧板和活动板固定,固定好条码水准尺的条码水准尺尺托,将其延长杆插入沉降监测孔中,从而进行沉降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本实用新型,无需将条码水准尺插入沉降监测孔中,只需将延长杆插入到沉降监测孔中即可,由于延长杆的直径小,因此可减小沉降监测孔的设置直径,从而减小了对路面的破坏,保证了路面完好性,利于路面的后期恢复,并且可减少沉降监测影响因素对监测的影响,提高监测准确性,另外,由于沉降监测孔直径小,因此无需设置铁套来保证路面平整,从而避免了铁套所造成的影响,提高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粤水电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502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管线沉降监测装置
- 下一篇:多层化工玻璃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