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压变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7482.2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9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田学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田学农 |
主分类号: | H02M3/158 | 分类号: | H02M3/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压 变换 电路 | ||
1.一种高升压变比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级升压电路110,第二级升压电路130,电平移位电路120,关断电路140;110电路中电感L1与输入电压Vin连接的一侧同时与140电路中晶体管M2与晶体管M3的漏极以及130电路中电感L2与输入电压Vin连接的一侧连接;110电路中晶体管M8的栅极与140电路中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110电路中的晶体管M9的栅极与120电路中晶体管M1的栅极以及开关控制脉冲连接;110电路中二极管D1、电容C1以及负载电阻RL的公共端与130电路中电感L3的不与二极管D2连接的一侧以及140电路中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120电路中晶体管M1的漏极与130电路中晶体管M10的栅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压变比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110的电感L1一侧与输入电压连接,另一侧与开关支路及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开关支路由两个晶体管M8与M9级联,其中晶体管M9的栅极连接开关控制脉冲信号,晶体管M9的漏极与晶体管M8的源极连接,晶体管M8的栅极与关断电路140输出的关断信号Vsw1连接,晶体管M8的漏极与电感L1和二极管D1的公共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输出电容C1和电阻RL的一个公共端连接,输出电容C1和负载电阻RL并联,另外一个公共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压变比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关断电路140包括由晶体管M4与M5组成的差分对,M4与M5的源极与晶体管M6的漏极连接,M6为尾电流源;晶体管M2与M3的栅极和漏极短接,M2与M3的漏极接输入电压Vin,M4的栅极接负载电阻RL,M7的源极接地,M7的漏极与负载电阻R2连接,M2的源极与M7的负载电阻R2所连接的公共端的电压为输出的关断信号VSW1,M5、M6、M7的栅极电压分别接偏置电压VB1、VB3、VB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压变比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130包括电感L2,晶体管M10,二极管D2,电容C2,电感L3;电感L2一侧与输入电压连接,另外一侧与晶体管M10的漏极连接,晶体管M10的栅极与120电路中M1的漏极连接,M10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2的正极与M10漏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容C2连接,电感L3一侧与电容C2连接,另外一侧连接负载电阻R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升压变比直流升压变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电平移位电路120包括晶体管M1与电阻R1,其中M1的栅极连接开关脉冲信号,电阻R1一侧与M1的漏极连接,电阻R1的另外一侧与负载电阻RL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田学农,未经苏州科技大学;田学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748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