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7365.6 | 申请日: | 2017-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7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廷志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市政 水井 转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管道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政基础建设工程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的一个个楼盘、居住小区、景观园林、市民广场、街心花园平地而起,得到了空前高速的建设与发展,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又是城镇化建设重中之重的议题,楼盘、小区、园林、广场、又离不开雨污排放,在纵横交错的排放管道中,排水管、沟及排水口、排水井的各种施工形式应运而生。
目前已知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487623U的一种市政排水井转接装置,其采用的是模块化,其包括有首尾依次连接且分别以直角弯折的四个L形模块以及首尾依次连接的多个地沟模块,至少一个L形模块靠近其下端的位置开设有管道接口,至少一个L形模块靠近其上端的位置开设有地沟接口,该市政排水井转接装置中的组成部件均为模块化结构,只需按照需求进行拼装即能完成,从而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避免了因污水渗漏而污染环境以及避免浪费粘土资源。
但是,其本质还是通过胶合剂进行粘合,这样的拼接方式,本身稳定性就低,特别是在水液长期的浸泡的过程,十分容易分离,从而影响到排水井的正常工作,不利于排水作业的使用,同时其管道接口和地沟槽都是固定大小,不利于其大范围应用,应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具备结构稳定,密封性好和适用范围大的优点,解决了模块化排水井适用范围小和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给排水井转接结构,包括第一横井板,所述第一横井板的两侧均通过插槽与第一竖井板和第二竖井板上的插块和带螺孔插架卡接,所述第一竖井板和第二竖井板通过底部的插块和带螺孔插架与第二横井板的插槽连接,所述第一横井板和第二横井板表面位于带螺孔插架处螺纹连接有长螺杆,第一横井板和第二横井板的中部均开设有地沟槽,所述地沟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上分别固定有关于地沟槽对称的地沟动板和地沟定板,所述地沟动板和地沟定板之间安装有压簧,所述第一竖井板和第二竖井板的内侧安装有水管架,所述水管架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与水管架等高的挡水板和压簧,所述挡水板和压簧的另一侧与内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沟定板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固定内架与地沟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长螺杆的长度与第一横井板、第二横井板、第一竖井板和第二竖井板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带螺孔插架的表面设有螺纹孔,且带螺孔插架上的螺纹孔与第一横井板和第二横井板上螺纹孔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挡水板相适配的通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横井板、第二横井板、第一竖井板和第二竖井板,其本身也采用拼接模式,但是通过增加在横井板两侧的插槽、竖井板上安装有对应于横井板插槽的插块、带螺孔插架和螺纹孔,通过将带螺孔插架和插块一并,插入到第一横井板和第二横井板上的插槽内,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然后通过在螺纹孔内旋入长螺杆,长螺杆的长度与横井板和竖井板的长度相同,从而起到紧密连接横井板和竖井板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排水井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整体并未使用任何粘合剂,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液中,造成结构分离的状况出现,使结构之间连结得更加稳定,并且采用地沟动板、地沟定板、滑槽和压簧,能够随着地沟的宽度,进行调整地沟槽的宽度,便于放置大多数的地沟进行安装,采用压簧,能够使地沟和地沟槽之间的固定更好,使地沟动板能够将地沟夹紧,并且还采用分离的水管架,水管架的背部分别连接有与其等高的挡水板、内板和压簧,也能够根据管道的大小进行微调,方便放置更多不同半径的管道,从而使其适用性更强,达到了结构稳定,密封性好和适用范围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井板、2地沟动板、3地沟槽、4地沟定板、5长螺杆、6第一竖井板、7插槽、8第二横井板、9固定内架、10滑槽、11压簧、12插块、121带螺孔插架、122螺纹孔、13第二竖井板、14水管架、141内板、142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廷志,未经刘廷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73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