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活性炭纤维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46945.3 | 申请日: | 2017-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3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 发明(设计)人: | 唐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三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J20/34;B01J20/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活性炭 纤维 有机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炭纤维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然而在工业废气中最难处理的是有机废气。有机废气的大量排放,一方面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会引起资源的浪费。有机废气的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还对给企业、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需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的控制。加强石化行业生产、输送和存储过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鼓励使用水性、低毒或低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推进精细化工行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加强有机废气回收利用,实施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有毒废气监测,完善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污染源监管,减少含汞、铅和二噁英等有毒有害废气排放。
现有技术中主要以消除法和回收法处理有机废气,这两种方法具有如下缺点:
1)消除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生化反应,用热、光、催化剂或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毒物质。其主要包括:利用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微生物治理、低温等离子、UV光解(紫外光光解,ultra violet)、催化燃烧、电化学氧化、臭氧分解法、微波催化氧化及脉冲电晕法等。该类方法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有机废气的污染问题,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部分技术可实现余热回收),但不能实现有机废气的循环利用,企业、国家资源浪费导致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故该类技术只能针对无回收价值有机废气的处理,或作为有机废气回收项目的辅助手段。
2)回收法主要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力下采用选择性吸附剂、吸收剂及渗透膜等分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主要方法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回收法通过对有机废气吸收,并加以利用,是一种同时兼顾绿色环保与经济效益的措施,在环境保护、企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升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的有机废气回收装置的回收流程一般是:废气预处理-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冷凝-回收有机溶剂。此类回收装置的缺陷是:1、蒸汽脱附会产生酸腐蚀问题,影响设备使用寿命;2、蒸汽脱附会产生大量酸性的含有机物质的废水排放,不环保,处理排放水的费用较高,影响经济效益;3、活性炭在脱附过程中反复经蒸汽、冷凝水侵蚀,容易造成活性炭微孔表面被水垢钙化,影响吸附效率及缩短活性炭的使用寿命;4、蒸汽脱附无法直接回收醇类、酯类、酮类等混溶和微溶于水的溶剂;5、蒸汽脱附后直接再吸附时,吸附效率会大幅降低;6、回收效率更低,不能回收高沸点的溶剂;7、蒸汽锅炉不够环保,在很多场合不便于安装。
现有技术中有机废气的回收存在效率低、活性炭回收利用困难、无法回收醇类、酯类、酮类等易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等,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活性炭纤维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有机废气的回收存在效率低、活性炭回收利用困难、无法回收醇类、酯类、酮类等易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活性炭纤维的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用于提供加热氮气的干燥装置、吸附脱附装置、用于分离有机废气中有机物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脱附装置内部装配有活性炭纤维,其外部设置有氮气出入口、废气出入口,氮气经干燥装置加热后氮气入口进入吸附脱附装置进行脱附,由氮气出口进入冷凝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有机废气经废气入口接入所述吸附脱附装置进行吸附后,由废气出口排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附脱附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滤筒碳安装支架,所述滤筒碳安装支架具有若干个滤筒碳安装工位,每个滤筒碳安装工位上挂设一个滤筒碳。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滤筒碳为筒状,所述滤筒碳的筒壁由网孔板形成的外框,所述滤筒碳内设置内部支撑架,所述外框与所述内部支撑架间夹设活性炭纤维。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滤筒碳的轴截面呈T型,滤筒碳的筒口最大直径大于滤筒碳安装工位的最大孔径。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罐体罐壁上相当滤筒碳安装支架的位置设置滤筒碳安装入孔,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排污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罐体上端设置作为上进碳口的罐盖,所述系统还包括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设置在吸附脱附装置的上端,所述吊装装置包括设置在罐体上端的滑轨和设置在滑轨上的运碳设备,所述运碳设备根据滑轨导向到罐体上端,活性炭由罐盖进入滤筒碳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三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三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69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接式复合吸附箱
- 下一篇:一种生物制药无菌工艺中除菌过滤废气废液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