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涡街流量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6336.8 | 申请日: | 2017-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通广永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2 | 分类号: | G01F1/32;G01F15/18;G01F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11399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涡街流量计结构,属于流量计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涡街流量计是根据卡门(Karman)涡街原理研究生产的,主要用于工业管道介质流体的流量测量,如气体、液体、蒸汽等多种介质。其特点是压力损失小,量程范围大,精度高,在测量工况体积流量时几乎不受流体密度、压力、温度、粘度等参数的影响。无可动机械零件,因此可靠性高,维护量小。仪表参数能长期稳定。涡街流量计采用压电应力式传感器,可靠性高,可在-20℃~+25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有模拟标准信号,也有数字脉冲信号输出,容易与计算机等数字系统配套使用,是一种比较先进、理想的测量仪器。
现有技术中的涡街流量计安装过程复杂,不易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涡街流量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涡街流量计结构,包括主体和涡街流量计,所述主体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主体的右侧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滤芯,所述主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内开有上连接孔,所述上连接环的外侧设置有内连接环,所述内连接环内开有内连接孔,所述内连接孔内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内连接环的内表面附有一层弹性垫片,所述涡街流量计安装在主体的右侧,所述涡街流量计由流量传感器以及旋涡发生器构成,所述旋涡发生器安装在流量传感器的左侧,所述旋涡传感器的上方连接有仪表盘。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内设置有活性炭和PP棉。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环设有两个,两个上连接环包裹在主体左右两端一周,所述上连接环上开有多个上连接孔,所述上连接孔均匀的开设在上连接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连接环呈环装连接在主体的左右两端,所述内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多个内连接孔均匀的开设在内连接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片由天然防水橡胶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街流量计结构,在安装的时候,通过将需要连接的管道放置在内固定环内,然后通过固定螺栓贯穿内连接孔,挤压弹性垫片,从而固定管道,然后通过用固定螺栓贯穿上连接孔以及管道上相应的连接孔,从而彻底的固定管道,这种设计固定牢固,通过设置滤芯,可有效过滤杂质,防止水中的杂质影响测量结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达到了结构简单和设计合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涡街流量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涡街流量计、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滤芯、14-上连接环、15-上连接孔、16-内连接环、17-内连接孔、18-弹性垫片、21-流量传感器、22-旋涡发生器、23-仪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涡街流量计2结构,包括主体1和涡街流量计2,主体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11,主体1的右侧设有出水口12,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之间设置有滤芯13,主体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上连接环14,上连接环14内开有上连接孔15,上连接环14的外侧设置有内连接环16,内连接环16内开有内连接孔17,内连接孔17内放置有固定螺栓,内连接环16的内表面附有一层弹性垫片18。
涡街流量计2安装在主体1的右侧,涡街流量计2由流量传感器21以及旋涡发生器22构成,旋涡发生器22安装在流量传感器21的左侧,旋涡传感器的上方连接有仪表盘23。
滤芯13内设置有活性炭和PP棉,弹性垫片18由天然防水橡胶构成。
上连接环14设有两个,两个上连接环14包裹在主体1左右两端一周,上连接环14上开有多个上连接孔15,上连接孔15均匀的开设在上连接环14上,内连接环16呈环装连接在主体1的左右两端,内连接孔17设置有多个,多个内连接孔17均匀的开设在内连接环1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通广永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通广永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63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