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回填注浆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6274.0 | 申请日: | 2017-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7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孙琳;周志明;位应民;陈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二次 衬砌 拱顶 回填 注浆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管,尤其涉及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回填注浆管。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在拱顶部位或者其局部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空现象,从而造成在衬砌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采用回填注浆方式来弥补所述脱空现象。然而,目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的注浆管或其局部极易被混凝土掩埋或者被水泥浆堵塞,而预埋在拱顶部位的注浆管一旦被堵塞则会导致疏通极为困难,甚至造成无法疏通注浆管的不利后果,同时也难以准确判断注浆管被堵塞的程度,这将使得回填注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
专利号为ZL201620282246.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隧洞拱顶回填注浆管,整体设计为锥状结构,浆液进口A的横截面积为浆液出口B横截面积的1.5~2.0倍,可以在注浆作业时快速有效的建立渗透压,并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压力稳定,提高注浆效率、减少在同一注浆点的注浆次数。同时,根据隧洞二次衬砌拱顶注浆的特点在管体内部设置矩形管4,并将注浆管整体设计成直线形或弧形,可以很好的满足隧洞拱顶的不同弧度要求,避免出现脱落等现象。但该实用新型仍然存在所述隧洞拱顶回填注浆管或其局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被混凝土掩埋或者被水泥浆堵塞的技术缺陷,进而造成预埋在拱顶部位被堵塞的注浆管的疏通极为困难,甚至造成无法疏通注浆管的不利后果,同时也难以准确判断注浆管被堵塞的程度,这将使得回填注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因此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隧洞拱顶回填注浆管存在的注浆管堵塞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回填注浆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部装有内衬管。
优选的是,包括注浆液进口、注浆液出口和注浆孔,所述浆液进口和浆液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管体的两端,所述注浆孔均布在所述管体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包括加固外套和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覆盖在所述注浆孔上,所述加固外套包覆住所述密封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采用直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的材质采用PVC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衬管的材质采用PVC管。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内壁与内衬管外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管体内壁与内衬管外壁之间为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经济实用,操作简便,通过在注浆管内设置一根与所述注浆管内径相匹配的内衬管,即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注浆管道堵塞现象,在混凝土浇筑时即使该内衬管所形成的管道被混凝土掩盖也不会造成注浆管的堵塞,从而有效保证回填注浆的预期技术效果,同时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注浆管道堵塞而需要重新分析判断和检测脱空位置并需要再次打孔注浆的技术缺陷。所述注浆管内置的内衬管可以反复使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实际操作时只需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抽出所述内衬管就可顺利完成注浆工作。根据试验验证,在抽出所述注浆管内置的内衬管后进行拱顶回填注浆,回填注浆饱满度可达99%以上,基本消除了空洞现象,从而确保了拱顶混凝土的密实性。
附图说明
图1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回填注浆管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作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回填注浆管的图一所示实施例的注浆管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2内衬管;3二次衬砌拱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仅为一优选技术方案,其中所涉及的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并不限于该实施例所描述的以下这一种实施方案,该优选方案中的各个组成部件的设置以及连接关系可以进行任意的排列组合并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拱顶回填注浆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部装有内衬管2,包括注浆液进口、注浆液出口和注浆孔,所述浆液进口和浆液出口分别位于管体1的两端,所述注浆孔均布在管体1上,包括加固外套和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覆盖在所述注浆孔上,所述加固外套包覆住所述密封条,管体1采用直管,管体1的材质采用PVC管,内衬管2的材质采用PVC管,管体1内壁与内衬管2外壁之间可采用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62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拱墙用衬砌台车隔段施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