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轴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3709.6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万代祥;万超;张鑫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邮市环邮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70;F04D29/18;F04D29/00;F04D29/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轴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轴流泵。
背景技术
轴流泵属于大流量低扬程一类的泵品种,在工农业生产中通常作为定向输送大流量液体的专用泵。轴流泵很多场合用于泵送江河湖内的水,很有可能会流进一些石头、杂物等,可能会损坏叶轮。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轴流泵。
技术方案:一种轴流泵,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弯曲的连接管,所述第二壳体内具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伸入所述进水管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具有叶轮,所述进水管的端部固定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环部,所述圆环部内固定有滤网,所述圆环部下方固定有多个第一竖杆,所述滤网固定有位于滤网下方的第二竖杆,每个第一竖杆的底端和第二竖杆的底端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长度大于第一竖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部下方固定有4个第一竖杆,相邻的第一竖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竖杆侧壁固定有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部与所述进水管的底端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与第二竖杆的底端焊接,所述连接杆与第一竖杆的底端焊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竖杆的顶端与滤网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竖杆的截面均呈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为平面状的滤网,且第二竖杆的长度大于第一竖杆的长度20cm以上。
进一步地,4个第一竖杆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内还具有导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轴流泵,过滤装置能够防止大、小杂物进入进水管,小的杂物被滤网阻挡,大的杂物被第一、二竖杆和连接杆阻挡,从而有利于轴流泵泵送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轴流泵示意图;
图2为过滤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1出水管;1.2连接管;1.3进水管;3第二壳体;3.1驱动电机;4转轴;4.1叶轮;8圆环部;8.1第一竖杆;8.1.1磁铁;8.2第二竖杆;8.3连接杆;8.4滤网。
一种轴流泵,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进水管1.3、出水管1.1和弯曲的连接管1.2,所述第二壳体3内具有驱动电机3.1,所述驱动电机3.1用于驱动伸入所述进水管的转轴4,所述转轴4上具有叶轮4.1,所述进水管1.3的端部固定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环部8,所述圆环部8内固定有滤网8.4,所述圆环部8下方固定有多个第一竖杆8.1,所述滤网8.4固定有位于滤网8.4下方的第二竖杆8.2,每个第一竖杆8.1的端部(底端)和第二竖杆8.2的端部(底端)通过连接杆8.3连接,所述第二竖杆8.2的长度大于第一竖杆8.1的长度。所述圆环部8下方固定有4个第一竖杆8.1,相邻的第一竖杆8.1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第一竖杆8.1侧壁固定有磁铁8.1.1。所述圆环部8与所述进水管1.3的端部焊接而成。所述连接杆8.3与第二竖杆8.2的端部焊接,所述连接杆8.3与第一竖杆8.1的端部焊接而成。所述第二竖杆8.2的一端与滤网8.4焊接固定。所述第一、二竖杆的截面均呈圆形。所述滤网为平面状的滤网,且第二竖杆的长度大于第一竖杆的长度20cm以上。4个第一竖杆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轴流泵,过滤装置能够防止大、小杂物进入进水管,小的杂物被滤网阻挡,大的杂物被第一、二竖杆和连接杆阻挡,并且连接杆是倾斜的,有利于大的杂物滑动到进水管的两侧,防止大的杂物吸附在过滤装置处,阻挡水流。从而设置的过滤装置有利于轴流泵泵送液体。并且一些铁质物质能够被磁铁吸引,防止其进入进水管损坏水泵。
尽管本实用新型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邮市环邮泵业有限公司,未经高邮市环邮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37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