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泥石流排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1751.4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7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游勇;孙昊;柳金峰;杨东旭;刘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2 | 代理人: | 张帆,肖国华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格栅 型肋槛 泥石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泥石流排导装置。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多相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地表过程或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现象。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推进,基础建设不断向山区伸展,泥石流灾害日趋显著,特别是对于铁路、公路这种线路工程而言,在山区不可避免地需要穿过山地灾害多发区,如川藏公路沿线有逾千条泥石流沟,且类型复杂,而目前正在筹备修建的川藏铁路预选线路也面临同样严峻的灾害治理问题。因此,提出能有效控制泥石流冲刷或淤积的新型结构,对于较小泥石流的破坏力、提高泥石流防治工程的价值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排导槽是泥石流灾害防治中最主要和常见的工程措施之一。传统的泥石流排导槽主要包括全衬砌排导槽和东川槽两种类型,但与一般水流或挟沙水流不同,由于泥石流极强的冲刷磨蚀能力,严重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工程维护成本,降低了工程价值,而对于东川槽这一类的消能型排导槽,在较小纵坡下又极易出现淤积,且阻断了沟槽内上下游的水力联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泥石流排导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抗冲刷磨蚀能力差、易淤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泥石流排导装置,包括:两个束流侧墙,所述两个束流侧墙之间形成排导槽;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肋槛单元;每个所述肋槛单元包括两个防冲支墩和至少一个横梁,该每个所述肋槛单元中的一个所述防冲支墩与一个所述束流侧墙连接、另一个所述防冲支墩与另一个所述束流侧墙连接,该每个所述肋槛单元中的所述横梁的一端与该一个所述防冲支墩连接、另一端与该另一个所述防冲支墩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肋槛单元包括两个所述横梁,该两个所述横梁沿上下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地,该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净间距为b,所述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泥石流排导装置所排泄泥石流的最大颗粒的粒径为Dmax,则0.8Dmax≤b≤1.2Dmax。
优选地,所述防冲支墩在沿所述横梁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B,所述横梁长度为S,则1/3S≤B≤S。
优选地,所述防冲支墩在沿所述束流侧墙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0.5~0.8m。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肋槛单元之间的间距为L,所述排导槽的宽度D,则2D≤L≤4D。
优选地,所述排导槽的宽度大于3米。
优选地,所述排导槽的底面的沟床纵坡为80‰~200‰。
优选地,所述防冲支墩的顶端面的横坡比降为1:8~1:20。
优选地,所述防冲支墩的埋深为1.5~3m。
与全衬砌排导槽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增加排导槽的槽底糙率,使泥石流流速降低,从而达到消能效果,有效地保障束流侧墙的稳定性,并且节省造价;与横向贯穿型肋槛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使泥石流活跃期淤于两个相邻肋槛之间的堆积物在间歇期的洪水或常流水冲刷作用下又能被挟至下游,从而保持排导槽内上下游的水力联系,有利于排导工程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与管理;与梯级防冲刷齿群(对称齿或交错齿)排导槽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横梁将防冲支墩连接形成的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的整体性更强,抗冲性能更好,且能有效地防止沟床中部的过度冲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1、束流侧墙;2、排导槽;3、防冲支墩;4、横梁;5、底面;6、顶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分析泥石流在排导槽中的运动特征,实用新型人发现:排导槽纵坡较大时泥石流流速较大,对排导槽的冲刷和磨蚀破坏严重,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增大了工程的维护成本。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在排导槽中布置多级水平梁式格栅型肋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1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锁式生态护坡板
- 下一篇:阶梯型泥石流拦砂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