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1699.2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6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占锋 |
主分类号: | B67D3/04 | 分类号: | B67D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金相允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庭生活中或者各大饭店每天炒菜均需用油,油的需求量很大,故用户往往会选择购买大油桶包装的食用油以降低成本。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大油桶会对取油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不利于控制油量,而且打开油盖后,油嘴难免会接触其他的器皿,沾染细菌或生水,造成食用油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液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取液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取液装置,用于与储液桶配合,包括支架、封盖和阀门,封盖用于与储液桶配合以密封和打开储液桶,支架用于固定储液桶;
支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支撑部为环状,连接部与支撑部固定相连;
封盖为圆柱结构,封盖包括侧壁和底壁,侧壁环设于底壁,侧壁上设有内螺纹部和开口,内螺纹部设于侧壁远离底壁的一端,开口设于侧壁靠近底壁的一端;
阀门连接于开口以打开和关闭开口。
用户在使用取液装置取油时,先将现有的油桶上的油盖去掉,将封盖盖于油桶上,油桶的封盖一端朝下,将油桶置于支架上作为储液桶,即可实现油的储放。取油时,仅需打开阀门,待取到所需用量的油,关闭阀门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油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需提起整个油桶,还可通过阀门实现油量的精确控制,同时避免食用油受到污染。另外,该取油装置可直接与用户购买的食用油的油桶相配合使用,从而减少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部自上而下地平行设置,支撑部通过连接部相连。
设置至少两个环状的支撑部,可实现对支撑部的稳定支撑,避免储液桶的偏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一端设有挂钩。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设有通孔。
在连接部上设置挂钩或通孔,即可将支架固定于墙壁上,便于取液。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底座,底座与支撑部平行设置,底座与支撑部通过连接部相连。
在连接部上设置底座,可以通过底座将支架放置于台面上。
一种取液装置,包括支架、储液桶和阀门,支架与储液桶配合,阀门连接于储液桶以打开和密封储液桶;
支架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支撑部为环状,连接部与支撑部固定相连;
储液桶包括顶盖和桶体,顶盖设于储液桶上端,桶体远离顶盖的一端设有开口,阀门与开口相连以打开和关闭开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液装置包括了储液桶,储液桶上设置了顶盖,有利于多余液体的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顶盖与桶体转动相连,且顶盖与桶体相连的转轴平行于桶体轴线方向或垂直于桶体轴线方向。
顶盖与桶体旋转相连,便于顶盖的打开和闭合,操作过程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储液桶还包括封盖,封盖与桶体远离顶盖的一端相连,开口设于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支撑部自上而下的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底座,底座平行于支撑部,底座与支撑部之间通过连接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取液装置,使用时,不需提起整个油桶,还可通过阀门实现油量的精确控制,同时避免食用油受到污染。另外,该取油装置可直接与用户购买的食用油的油桶相配合使用,从而减少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取液装置,可方便用户回收剩余的食用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取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另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储液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中提供的另一种储液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占锋,未经杨占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16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