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1674.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9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吴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温特金刚石滚轮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5/00 | 分类号: | B24B25/00;B24B55/00;B24B49/02;B24B4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用磨床。
背景技术
多用磨床床兼有万能外圆磨床和万能工具磨床的功能,能磨削各种圆柱、圆锥零件的内外表面,刚性好,精度高,操作灵活,维修方便。
目前,公告号为CN205325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精确加工轧辊深槽的磨床,磨床的支撑台上放置有显微镜外筒,显微镜外筒上部的支撑台上装有刻度盘,显微镜外筒内穿装有砂轮显微镜,砂轮显微镜上端与刻度盘经螺钉固定,下端伸出支撑台,显微镜外筒一端装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下端装有进刀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上装有轧辊显微镜,轧辊用发动机和砂轮用电机放置于磨床上并分别与轧辊和砂轮相连。
这种磨床可以解决普通轧辊磨床磨削深槽精度低的问题,但是,由于显微镜是一种高精密的光学仪器,安装在磨床上,裸露的光学镜片很容易被磨削产生的金属颗粒、碎屑烫坏镀膜,或是击伤镜片表面,影响工作人员的观察与测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磨床,能够在加工过程中,保护显微镜上的光学镜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磨床,包括主轴、支撑架与工作台,支撑架上安装有砂轮显微镜,所述砂轮显微镜包括调节结构、目镜结构、镜筒、物镜结构以及照明系统,所述物镜朝向主轴的一端设有物镜保护结构;
所述物镜保护结构包括位于物镜与主轴之间的隔板、固定于镜筒的固定卡箍、以及用于连接隔板与固定环的连接杆;
所述隔板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转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镜保护结构上的隔板可以在不需要观测的时候,架设在物镜镜片与主轴上的砂轮之间,尽可能避免应砂轮打磨工件时,飞溅的金属颗粒,对物镜上的镜片造成伤害;
通过固定卡箍来实现固定,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此外,转动结构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切换隔板的位置,方便在需要观测的时候,打开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开设于隔板的表面、并通过转动轴承与连接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连接杆与隔板的转动连接,开关动作简洁、高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箍的一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物镜近距离靠近加工工件时,通过转动连接杆,使隔板移到物镜的一侧,避免隔板阻碍、碰到主轴上的砂轮或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若干依次套接的套管,各套管相对主轴的一端均设有背向自身轴心外翻外沿边,且各套管背向主轴的一端均设有朝向自身轴心内翻、并使外沿边抵接内沿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管的套接实现伸缩功能,在物镜近距离靠近加工工件时,能够收起隔板,避免隔板阻碍、碰到主轴上的砂轮或工件;
外沿边与内沿边的配合,则保证各套管的连接,避免套接后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呈凹陷的弧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隔板在上升或转动的过程中,与物镜的外面发生磕碰。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远离连接通孔的一侧设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从隔板的表面朝向固定卡箍方向延伸、并与隔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柄方便工作人员借力、转动隔板,与隔板一体成型的结构,紧凑、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物镜的上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物镜的表面螺纹连接,且螺纹管相对主轴的一端设有密封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期不需要检测的时候,转动螺纹管,使密封垫圈与隔板抵接,能够进一步保护物镜,避免物镜与外界杂质、环境接触,保护镜片的同时,延长镜片表面镀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物镜保护结构,在保护物镜上的裸露的光学镜片,减少被磨削产生的金属颗粒、碎屑烫坏镀膜,或是击伤镜片表面等现象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观察与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物镜保护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物镜保护结构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温特金刚石滚轮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温特金刚石滚轮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16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抛光装置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变循环制动缓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