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1332.0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8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兴其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通源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6 | 分类号: | F16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365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内衬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市政给排水、水利水电、化工、煤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等很多领域均需要大型管路输送气体、液体或流化固体等易燃、易爆的强腐蚀性介质,因此,对输送管道的口径、力学性能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管道大多不能同时满足口径大、可在中高压力环境下使用、抗弯、抗拉、抗冲击能力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其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口径大,承压能力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其包括:由板带连续缠绕形成的内衬管;缠绕在内衬管外的内结构层;缠绕在内结构层外的填充层;缠绕在填充层外的外结构层;缠绕在外结构层外的钢带加强层;其中,所述内结构层、填充层、外结构层、钢带加强层与所述内衬管同步缠绕成型。
其中,所述内结构层由纤维毡或纤维纱或纤维网布制成。
其中,所述填充层由石英砂或夹砂布制成。
其中,所述外结构层由纤维布或纤维纱制成。
其中,可根据输送介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板带材质,如板带为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板带,或为钢质带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施例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在形成内衬管的过程中同步在内衬管的外表面依层缠绕上内结构层、填充层、外结构层、钢带加强层,使得成型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具有多层结构,而多层结构一次性连续缠绕形成,可简化制造时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获得大口径的复合管,各层可根据输送介质不同而选择不同材质,在外结构层外增加钢带加强层,可以使成型的复合管抗压、抗拉抗冲击能力更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制造本实用新型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的剖视图,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由图1、图2可知,本实施例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包括:由板带连续缠绕形成的内衬管1;缠绕在内衬管1外的内结构层2;缠绕在内结构层2外的填充层3;缠绕在填充层3外的外结构层4;缠绕在外结构层4外的钢带加强层5;其中,内结构层2、填充层3、外结构层4、钢带加强层5与内衬管1同步缠绕成型。
其中,本实施例的板带可以根据输送介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板带材质,可为由热塑性材料制成的板带,如板带可以采用PVC材料制成,或者,板带也可以采用钢带;内结构层2可以由纤维毡制成,也可以由纤维纱制成,还可以由纤维网或纤维布制成;填充层3可以由石英砂制成,也可以由夹砂布制成;外结构层4可以由纤维布制成,也可以由纤维纱制成;钢带加强层5由钢带制成。
其中,本实施例的内衬管1是通过对板带进行连续缠绕处理所形成的,在内衬管1形成的过程当中,逐步将内结构层2、填充层3、外结构层4、钢带加强层5中各层所采用的材料随着内衬管1的旋转同步缠绕在内衬管上,从而最终形成由内至外六层结构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板带一侧上表面带有卡槽,板带的另一侧下表面带有卡条,卡条可卡装在卡槽内并与卡槽相吻合,即,卡条的外形尺寸应与卡槽相匹配。
下面,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的钢带增强内衬复合管的制造过程进行简要描述。
利用板带输送机将板带持续不断均匀送至板带除蜡清洗打磨机构,清除板带表面蜡层及杂质,清洁板带;然后,在板带一侧边的卡槽中压入胶条并注入接缝胶水或对接缝焊接,再将板带输送至内衬管缠绕机,以便对板带进行连续缠绕处理、形成长度不断增加的内衬管。
在连续缠绕形成内衬管的过程中,在已形成的内衬管的外表面进行内衬层胶粘剂层涂布和内衬毡缠绕处理。再在内衬毡外表面进行内结构层胶粘剂淋涂,并将网布、纤维毡或纤维纱、网、布同步缠绕在内衬管的外表面,形成内结构层;再在内结构层外表面进行填充层胶粘剂淋涂、辊压处理,并将填充层材料同步缠绕在内结构层外表面,形成填充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通源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通源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1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网增强内衬复合管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可追溯柔性复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