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0747.6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8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阿泰克特种石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085 | 分类号: | H05B7/085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12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电极。
背景技术
石墨电极单位消耗较少,生产成本交底,而且石墨电极属于低污染产品,在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石墨电极的作用是把电流导入炉内,电极与炉内的金属炉料之间产生高温电弧,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熔化炉料形成钢液,并提高钢液的温度值工艺要求的范围。
但是,石墨电极在作用过程成产生的热量使得电极氧化,从而造成石墨电极的消耗,现有的单一冷却方式并不能有效防止氧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石墨电极容易氧化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轴通孔的石墨电极本体、石墨电极本体一端内的电极接头、在所述电极本体一端外设置有通气孔的端盖、在所述端盖与石墨电极本体连接处设置有导电铜瓦、在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外沿着石墨电极本体轴向来回布设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电极接头上呈中心对称间隔设置四个贯通孔,贯通中轴通孔与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接头呈中间凸起的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管形成的来回布设结构围绕在所述石墨电极本体外周。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的通气孔通入氮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在该石墨电极中采用风冷和水冷的冷却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石墨电极的氧化,避免石墨电极的消耗。
2、由于采用沿着石墨电极本体轴向方式排布循环水管,使得循环水管与石墨电极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石墨电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石墨电极容易氧化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电极,如图1所示,包括中轴通孔101的石墨电极本体10、石墨电极本体10一端内的电极接头20、在石墨电极本体10一端外设置有通气孔301的端盖30、在端盖30与石墨电极本体10连接处设置有导电铜瓦40、在该石墨电极本体10外沿着石墨电极本体10轴向来回布设循环水管50,循环水管50包括进水口501和出水口,在该电极接头20上呈中心对称间隔设置四个贯通孔201,贯通中轴通孔101与通气孔301。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极接头20呈中间凸起的锥形结构,这样,四个贯通孔201就布设于锥形结构顶端周围。
该循环水管50形成来回布设结构围绕在石墨电极本体10外周,这样冷却水管50与石墨电极本体10接触面积变大,能够更有效的冷却降温。
另一种冷却是采用风冷却,在该端盖30的通气孔301通入氮气,这样,氮气流通过程能够带走一部分热量。从而有效冷却。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阿泰克特种石墨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阿泰克特种石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07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测定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中油脂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内外圈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