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体定向灌注射频电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0673.6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6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柴跃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王贵君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定向 灌注 射频 电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肝癌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定向灌注射频电极系统。
背景技术
经典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已广泛用于根治符合BCLC分期系统的小肝癌(病灶≤3cm),而早期肝癌(单发病灶≤5cm,多发灶不超过3个,每个直径≤3cm)较之小肝癌病灶直径更大,发病人群更广,更容易进展为中期肝癌,总体复发率更高。如何降低RFA治疗早期肝癌时的术后复发率是该领域的重要课题。国际上有报道用2根及以上的RFA电极插到肿瘤边缘肝组织然后再行RFA治疗(不接触肿瘤,No-Touch),这种No-touch射频消融术(No-touch RFA)会增大治疗范围,降低肿瘤内压力,会明显降低小肝癌术后的复发率。
在前期No-touch RFA治疗30例小肝癌病例基础上发现:No-touch RFA可以一次性毁损微小肝癌和小肝癌,却难以应付直径大于3cm的早期肝癌,主要原因与常规射频电极设备的自身缺陷有关。其缺陷主要体现在:1、目前射频电极一次性毁损的体积较小(直径≤3cm);2、常规的RF设备以射频针前端为中心的辐射状治疗,No-touch射频会额外增加背向肿瘤组织的肝组织毁损较多,增强了治疗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定向灌注射频电极系统,通过增加针与针之间靶向消融区域,尽可能保留较多的针外正常肝组织,从而提高早期肝癌射频消融疗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定向灌注射频电极系统,包括射频消融仪、灌注泵及射频电极针,所述射频电极针有若干根且均为圆柱结构,各根射频电极针的前端处均设有若干个可定向喷射的喷液孔,各喷液孔均位于圆柱侧面的同一条母线上。
进一步,所述喷液孔设置在距离射频电极针前端头0.5~1.5cm处。
进一步,所述射频电极针尾端设有刻度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可直接在现有灌注射频电极系统上进行改进,形成了三维立体的损毁靶向区,实现了癌灶的定向损毁,且保留了针背侧的正常组织及管道结构,使治疗安全性大大提高。该针消融毁损病灶直径增加到5cm,多针实时最大消融毁损病灶增加到7cm(体外动物实验),而非靶向区直径增加不明显;提高了射频消融疗效,延长了患者无瘤生存期,同时拓宽了精准医疗在微创治疗上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射频电极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立体定向灌注射频电极系统,包括射频消融仪1、灌注泵2及射频电极针3,所述射频电极针3与射频消融仪1连接,所述灌注泵2与射频电极针3连接;所述射频电极针3有若干根且均为圆柱结构,各根射频电极针3的前端处均设有若干个可定向喷射的喷液孔4,各喷液孔4均位于圆柱侧面的同一条母线上。
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定向灌注射频电极系统中有三根射频电极针3,各针前端处沿轴线方向均开有一列喷液孔4(即各喷液孔4位于圆柱侧面的同一条母线上),尾端处则设有一个360°的刻度盘5。具体的,刻度盘5设置在射频电极针3的手柄端头处,通过设置刻度盘,可在转动手柄时直观控制喷液孔偏转角度,从而实现定向喷射。
将各射频电极针3间隔置于病灶外围并使电极针上的单列喷液孔彼此对应,可实现灌注液的对应喷射,定向保留了针背侧的正常组织及管道结构。术者在RFA时可通过调整喷液孔的位置定位喷射低温灌注液,这种三维立体的毁损靶向区可以增加靶向区离子浓度,使针间的射频更彻底,靶向毁损区域更大,同时减少非靶向区方向组织的损毁,使治疗安全性大大提高。
优选的,喷液孔41设置在距离射频电极针3前端头0.5~1.5cm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0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激光与等离子体蚀刻的基板切割所用的水溶性掩模
- 下一篇: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