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牛角排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0573.3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4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智;胡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芯哲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14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牛角 排线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线检测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牛角排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牛角排线也叫IDC排线,主要适用于通信和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及采用类似技术的电子设备或装置,作为一种可靠便捷快速连接器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仪器仪表、PC电脑、家用电产品中。同样在微电子半导体测试领域也在大量的使用IDC排线,测试车间相同规格的排线会经常会进行插拔反复交替使用。虽然有众多优点,但是因为特有的结构,且排针数量较大,如果反复插拔,容易损坏的(开路,短路)。而这种损坏的检测较为不便,且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牛角排线检测装置,以直接可以检测排线中的排针损坏情况。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牛角排线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排针座、第二排针座以及指示电路;所述第一排针座设置有若干第一排针脚,所述第二排针座设置有若干第二排针脚,所述第一排针脚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排针脚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排针座和所述第二排针座均可与牛角排线的接口配合;
所述第一排针座耦接指示电路,所述指示电路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排针脚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一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端分别耦接一所述第一排针脚,另一端耦接电源的高电平;
所述第二排针座耦接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若干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排针脚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一所述保护电阻的一端分别耦接第二排针脚,另一端耦接电源的低电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针脚的数量至少设置为2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针脚的数量设置为64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电压检测电路和电压比较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对应于所述第二排针脚设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排针脚的电压并形成一采样电压,所述电压比较电路耦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比较电路配置有上限基准电压,当所述采样电压大于上限基准电压时,输出一短路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电压比较电路配置有下限基准电压,当所述采样电压小于下限基准电压时,输出一开路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显示电路,所述显示电路耦接所述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短路信号或开路信号以输出显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电路配置为数码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垫板和基板,所述第一排针座、第二排针座、指示电路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和所述垫板通过间隔柱固定且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柱设置为4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用于提供所述电源。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牛角排线检测装置,通过这样设置,如果任一的排针开路,那么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就不会发光,而如果两个或多个相邻的排针短路,那么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势必增加,这样一来就可以直接判断牛角排线的开路情况,保证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牛角排线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牛角排线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中:1、基板;11、第一排针座;111、第一排针脚;12、第二排针座;121、第二排针脚;300、电压检测电路;400、电压比较电路;500、显示电路;2、牛角排线;3、垫板;31、间隔柱;4、发光二极管;5、数码管;6、USB接口;7、保护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一种牛角排线2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排针座11、第二排针座12以及指示电路;第一排针座11设置有若干第一排针脚111,第二排针座12设置有若干第二排针脚121,第一排针脚111的数量与第二排针脚121的数量相同,第一排针座11和第二排针座12均可与牛角排线2的接口配合,排针脚之间的间距优选为2.54毫米;
参照图2所示,第一排针座11耦接指示电路,指示电路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4,发光二极管4的数量与第一排针脚111的数量相同以使每一发光二极管4的一端分别耦接一第一排针脚111,另一端耦接电源的高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芯哲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芯哲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0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带电测试试验研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打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