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40342.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1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孔明;张强;王东利;伍兵;葛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3209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10001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连通 防水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紧张,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地下空间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因为地下水的压力长期存在,地下室的渗漏现象也就随之产生,有的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和地下空间的使用,因此,地下室顶板的防渗漏技术是当前主要研究的热点,目前对于连通口施工缝的处理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即在基础底板中设置中置式橡胶止水带进行防水,利用膨胀橡胶止水条进行封堵,在施工缝的顶部设置防水橡胶垫板和钢压板,在施工缝底部设置防水层进行表面封闭的复合防水、封堵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施工简便,成本低,但这种防水技术形式单一,渗水路线短,年份久后很容易造成施工缝处漏水,修补后效果持续时间短,并且对于新老结构的连接无具体措施,并且针对地下水比较多的地区,水分充足,完全靠堵的方式防水效果不好,并且由于建筑都是棱角比较多,这就造成防水层在拐角处粘连的不牢固,容易脱落和破损在,造成防水效果不好。而且维修非常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后侧设有引流槽,所述底板和立板的内部设有浇注槽,所述浇注槽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有防水钢板,所述防水钢板的底部焊接有楔形垫块,所述楔形垫块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所述防水钢板的上表面粘连有防水膜,所述防水膜的下表面粘贴连接于弧形凹槽的上表面,所述浇注槽的内部后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设有连通口,所述隔板的两侧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填充有防水泡沫层,所述导管的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固定连接于引流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底板和立板均采用混凝土浇筑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水钢板采用角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防水膜采用油毡铺设而成。
优选的,所述隔板等间距分布且间距为十厘米至二十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通过设置带有弧形凹槽的楔形垫块,便于防水膜在贴合时能够平滑过渡,避免拐角过大而贴合不牢固,造成脱落和破损的现象,并且通过在立板内部设置导管,不仅有助于加固浇筑结构而且还能够对渗水进行有效倒流,避免水分长时间侵蚀墙壁,不仅能有效保证堵水,而且还能够进行引流,大大提高防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板截面图。
图中:1底板、11立板、12引流槽、13浇注槽、14防水钢板、15楔形垫块、16弧形凹槽、17防水膜、2导管、21隔板、22连通口、23空腔、24防水泡沫层、25引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下连通口防水构造,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前侧固定连接有立板11,底板1和立板11均采用混凝土浇筑制成,结构稳定,易于成型,而且能够大规模施工,底板1的上表面后侧设有引流槽12,底板1和立板11的内部设有浇注槽13,防水钢板14采用角钢制成,一方面能够保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防水,另一方面价格比较低,浇注槽13的内部前端固定连接有防水钢板14,防水钢板14的底部焊接有楔形垫块15,楔形垫块15的上表面设有弧形凹槽16,防水钢板14的上表面粘连有防水膜17,防水膜17采用油毡铺设而成,施工方便,价格低廉,能够有效降低防水成本,防水膜17的下表面粘贴连接于弧形凹槽16的上表面,浇注槽13的内部后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导管2的内部设有隔板21,隔板21等间距分布且间距为十厘米至二十厘米,既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骨架的作用,又能够有效避免水分的滞留,有效对水分进行疏导引流,防水效果比较好,隔板21的上表面设有连通口22,隔板21的两侧设有空腔23,空腔23的内部填充有防水泡沫层24,导管2的外表面下端固定连接有引流口25,引流口25固定连接于引流槽12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40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