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塑转角墙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629.3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晴;高乐;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有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6 | 分类号: | E04F13/076;E04F13/07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装饰板材,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转角墙板。
背景技术
在装饰装修工程中,通常需要对墙面进行装饰。而安装木塑墙板是装饰的一种常用方式。
在装饰装修墙面过程中会遇到对墙角装饰的问题。在行业内通常对于内凹的墙角称为阴角,而对外凸的墙角则称为阳角。采用木塑墙板对阴角或阳角进行转角装修时,采用两块平面木塑板材分别包覆在墙角的两面,然后用收口条收口。该平面木塑板存在多个不足:1、因在角部位置处有一两平面板的接缝,对于该接缝采用收口条覆盖处理。这种转角收口接缝的方式影响美观,安装时需要多个工序加工,工作效率低,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高,施工质量不可控。2、与转角墙板相邻近的平面墙板相接时,同样存在接缝,对于接缝同样采用收口条收口的结构方式,依然存在着影响外观,施工效率低等问题。3、装修工程中,通常需要布设电线/网线,当电线/网线路经木塑板背后的墙面时,一般是沿墙面开凿线槽形成走线槽,将电线/网线预埋在墙上的线槽里,然后,涂抹腻子掩埋线槽。这样的走线方式,存在着多方面不足,首先,对墙面开凿是对墙面和墙体的破坏,影响建筑质量。其次,施工过程中,费时费力,成本高,施工噪声大,影响周围工作环境。再次,当电线或网线出现故障问题需要维修时,就要破坏木塑板和墙面,揭露出故障区位的电线或网线进行检修。而往往故障区位的电线或网线不易直接判断具体特定的位置,致使揭露的区域盲目扩大,还不能准确找到故障的位置,事倍功半。在恢复墙面揭露区域时,难以使揭露区域与未揭露区域的边界部分有效弥合,施工难度大,影响美观。
因此,开发一种无接缝外表美观、施工容易方便,对施工人员技能要求低、兼有走线槽功能和作用的木塑转角墙板,是制造商和用户的期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塑转角墙板,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接缝影响美观、施工难度大,不具有走线功能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木塑转角墙板,其包括第一墙板和与所述第一墙板成角度设置的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为同一整体式墙板。
所述第一、二墙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为装饰面,所述内表面用于与墙面贴合。
所述装饰面为贴皮面或烤漆面。
在所述第一、二墙板中的至少一个墙板内形成有至少一个走线槽。
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角度为90°
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角度范围为80°-110°。
所述第一、二墙板具有与相邻墙板拼接的接合端,所述接合端为榫槽结构。
所述第一、二墙板的所述接合端与相邻墙板通过卡接件接合,所述卡接件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拐形件,所述基板与所述拐形件之间形成开口连接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木塑转角墙板为整体式无缝结构,外表美观,无需收口条收口,可以加快安装速度,大幅提升装修效率。
2、操作简便,可以与普通墙板一起插接安装,不需要对墙面进行二次加工。
3、预制成型的成品转角墙板,提升了施工质量,与普通木塑墙板是插接式的连接方式,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4、采用卡接件插接式设计,可随意拆卸更换墙板,在后期维修中,满足局部的更换。
5、在墙板中形成走线槽,可以隐藏地安装电线或网线,安装电线或网线快速方便,且可随意更换走线位置,为用户节省费用和带来了方便。还不必在墙面上开凿走线槽, 降低了施工量。如果电线或网线出现故障,可以拆下装饰墙板进行维修,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木塑阴角转角墙板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木塑阴角转角墙板的剖视图;
1、木塑阴角转角墙板;1-1、第一板、1-2、第二板;1-3、内表面;1-4、外表面;1-5、走线槽;1-6、接合端;1-7、铝合金卡接件;1-8、基板;1-9、拐形件;1-9-1、直边;1-9-2、横边;1-10、开口连接槽;3、相邻墙板;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木塑阳角转角墙板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木塑阳角转角墙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有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有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