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238.1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1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路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传晟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34 | 分类号: | G01J5/34 |
代理公司: | 东莞众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71 | 代理人: | 何恒韬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热释电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红外探测器件,广泛应用于非接触开关及防盗报警等控制装置中,在自动控制、电器节能、安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噪音抑制方式包括:一是在传感器的外部添加滤波电路实现噪音抑制;二是采用MCU等软件滤波电路实现噪音抑制。
但是,上述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噪音抑制方式具有如下缺点:其一、因为是外部添加滤波电路,对布线要求严格,信号和处理芯片的距离,宽度和地线的包裹都需要严格布线;其二、对工频50/60HZ的干扰的抑制弱;其三、因为传感器的信号弱,不能用长的引线(信号处理引线和传感器引线输出的距离),否则容易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噪音抑制能力强、能满足应用的不同滤波要求,显著改善产品对外部的电磁抑制能力的红外热释电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包括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第一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及第二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所述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的D端接电源正极,G端接电源负极,S端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和第二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反极性串联于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的G端电路上,所述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的S端电路设有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两端与G端电路之间分别设有滤波电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K~20Kohm,所述滤波电容的容值为100pF~10uF。
优选地,该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还包括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设置于所述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的D端电路上;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00ohm~10Kohm。
优选地,该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还包括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一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及第二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并联;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1~100Gohm。
优选地,该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还包括金属外壳及滤光片,金属外壳设有安装滤光片的窗口,滤光片与第一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及第二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的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传感器内部添加由第一电阻及两个滤波电容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能提高产品噪音抑制能力和产品对长距离的信号干扰抑制能力。采用π型滤波电路的优点:其一、提高产品对高频的抑制能力,可以灵活的设计频率;其二、改善产品对外部的电磁的抑制能力,产品和信号处理芯片之间的距离适应性更强,产品的热响应信号的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包括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Q1、第一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B1及第二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B2;所述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Q1的D端接电源正极,G端接电源负极,S端为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B1和第二红外热释电传感单元B2反极性串联于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Q1的G端电路上,所述N沟道结场效应晶体管Q1的S端电路设有第一电阻RS,该第一电阻RS的两端与G端电路之间分别设有滤波电容C1、C2。所述第一电阻RS及两个滤波电容C1、C2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能提高产品噪音抑制能力和产品对长距离的信号干扰抑制能力,所述第一电阻RS的阻值为1K~20Kohm,所述滤波电容C1、C2的容值为100pF~10uF;根据外部电路环境,可修改第一电阻RS的阻值及滤波电容C1、C2的容值,优化滤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传晟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传晟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