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器密封垫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9236.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8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卢华军;余锴;王建锋;王凤娟;刘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0 | 分类号: | F02F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密封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密封垫。
背景技术
增压器密封垫是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它对发动机燃烧室排出的废气进行密封。增压器密封垫位于排气歧管与增压器之间,须在高温、高压下持续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增压器入口处是整个发动机温度最高的地方,气体温度高达950℃,在如此高温下,不锈钢的硬度及机械性能会下降,普通结构的垫片在高温下容易变形,密封筋回弹性能会降低,密封力下降直接影响对高温气体的密封,从而导致废气泄露,影响了整车的排放、增压器的工作性能,还会伴有漏气异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增压器密封垫,能够二次密封、减小密封筋高温下的变形、结构易于实现,有效提高对高温气体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压器密封垫,包括:垫片本体、垫片主体中心的气道孔以及垫片主体周围均匀分布的若干螺栓孔。所述垫片本体是由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 构成;所述在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上,围绕气道孔由内侧向外侧成型有全波凸筋和斜坡状的半波凸筋;所述下层基板靠气道孔边缘处向上弯折并回弯形成翻边Ⅱ,靠外侧边缘处向上弯折并回弯形成翻边Ⅰ;所述翻边Ⅰ包裹所述上层基板的外侧边缘,实现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下层基板的全波凸筋位置相对,凸筋方向相反,两者之间形成密闭的弧形空间。
进一步,所述上、下层基板的半波凸筋位置相对,凸筋方向相反,两只之间形成“v”型空间。
进一步,所述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上层基板和下层基板的材料为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密封功能,先是由两个半波凸筋和对气体进行第一道密封,然后由两个全波凸筋和进行二次密封,并且在半波凸筋处设计翻边Ⅱ,下层基板边缘处设置翻边Ⅰ,两个翻边起到双向密封防止滑动的作用,确保上下层基板被完全压缩后,密封筋都有剩余高度,使得密封筋在高温下变形量减小,可有效防止凸筋失效,使密封筋始终保持弹性,在高温下仍能保证密封效果,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高温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1- 密封垫本体,2-密封垫螺栓孔,3-密封垫气道孔,4-全波凸筋,5-半波凸筋,6-翻边Ⅰ,7-翻边Ⅱ,1.1-上层基板、1.2-下层基板,4.1-第一全波凸筋,4.2-第二全波凸筋,5.1-第一半波凸筋,5.2-第二半波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增压器密封垫,包括垫片本体1,在垫片主体上设有螺栓孔2、气道孔3,以及实现密封功能的两组密封筋:全波凸筋4和半波凸筋5。垫片本体1包括上层基板1.1、下层基板1.2,上层基板1.1和下层基板1.2是厚度相同的不锈钢材料。
如图2所示,上层基板1.1设置有斜坡状的第一半波凸筋5.1和弧形的第一全波凸筋4.1。下层基板1.2设置有斜坡状第二半波凸筋5.2和弧形的第二全波凸筋4.2,靠气道孔3边缘处向上弯折形成翻边Ⅱ7,翻边Ⅱ7位于第一半波凸筋5.1和第二半波凸筋5.2之间,且沿气道孔3边缘整周布置。靠外侧边缘处向上弯折形成翻边Ⅰ6,翻边Ⅰ(6)是下层基板在外侧边缘处向上弯折形成,并将上层基板包住,在密封垫三条边上布置有5处。翻边Ⅰ6和翻边Ⅱ7起到双向Stopper作用,同时翻边Ⅰ6还起到连接上层不朽钢板1.1与下层基板1.2的作用。
第一半波凸筋5.1与第二半波凸筋5.2在密封垫主体的同一位置,凸筋方向相反,第一全波凸筋4.1与第二全波凸筋4.2在密封垫主体的同一位置,凸筋方向相反。翻边Ⅰ6包裹上层基板(1.1)的外侧边缘,实现上层基板(1.1)和下层基板(1.2)的连接,上、下层基板的全波凸筋形成密闭的弧形空间,上、下层基板的半波凸筋之间形成“v”型空间;下层基板翻边Ⅱ7位于“v”型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92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