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悬空排污口的简易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8509.1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9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静;谢云军;谯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3 | 分类号: | B01D29/03;B01D29/58;B01D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悬空 排污 简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悬空排污口的简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发展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愈加严重。许多城镇市政建设滞后,加上公民环保意识的淡薄,导致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对湖泊河流水体带来严重污染。悬空排污口常出现于城市河道、居民区,属于典型的点源污染,若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只会加大末端治理的难度与资金投入。
对悬空排污口设置污水预处理装置,能将杂质颗粒和悬浮物拦截,提高出水水质。现有的城镇悬空排污口,许多都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当然,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排污口净化装置,但普遍存在效果欠佳、装置设计复杂、装卸不便、成本高等问题。而目前常用的沙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等,也存在体积大、滤芯易阻塞板结、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悬空排污口的简易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悬空排污口的简易净化装置,包括空心圆台管,所述空心圆台管一端为进水口,另一端为出水口,所述空心圆台管的进水端上设有弹性圈,所述空心圆台管内设有空心圆台过滤管,所述空心圆台过滤管内设有第一圆台过滤网、第二圆台过滤网和第三圆台过滤网,所述第一圆台过滤网、第二圆台过滤网和第三圆台过滤网的直径依次减少,所述空心圆台过滤管的进水端上设有弯折边,所述弯折边挂在空心圆台管的进水端。
优选的,所述空心圆台管与空心圆台过滤管的管壁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直径大于出水口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圆台过滤网的网孔径大于第二圆台过滤网的网孔径,所述第二圆台过滤网的网孔径大于第三圆台过滤网的网孔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种用于悬空排污口的简易净化装置,该装置可安装在管状悬空排污口处,装置进水口直径可随管状排污口直径自由变化,通过设定相匹配的法兰结构,连接接水装置和送水装置,污水从进水口流入,进入到空心圆台过滤管中,经过第一圆台过滤网、第二圆台过滤网和第三圆台过滤网依次过滤,因为过滤网孔径的不同,第一圆台过滤网将大的杂质截留,流经到第二圆台过滤网再被中等的过滤网将中等的杂质截留,流经到第三圆台过滤网再被最小的过滤网将细小的杂质截留,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中杂质过多后,将空心圆台过滤管从空心圆台管中拿出,再将杂质清理下来,之后再把空心圆台过滤管放入到空心圆台管中,并通过弯折边将空心圆台过滤管挂在空心圆台管的进水端上,弯折边方便空心圆台过滤管的安装和拆卸,弹性圈可以防止空心圆台过滤管和空心圆台管之间的碰撞,增加产品的实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无额外能耗、经济实用、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圆台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圆台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空心圆台管,2-进水口,3-出水口,4-弹性圈,5-空心圆台过滤管,6-第一圆台过滤网,7-第二圆台过滤网,8-第三圆台过滤网,9-弯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3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悬空排污口的简易净化装置,包括空心圆台管1,所述空心圆台管1一端为进水口2,另一端为出水口3,所述空心圆台管1的进水端上设有弹性圈4,所述空心圆台管1内设有空心圆台过滤管5,所述空心圆台过滤管5内设有第一圆台过滤网6、第二圆台过滤网7和第三圆台过滤网8,所述第一圆台过滤网6、第二圆台过滤网7和第三圆台过滤网8的直径依次减少,所述空心圆台过滤管5的进水端上设有弯折边9,所述弯折边9挂在空心圆台管1的进水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圆台管1与空心圆台过滤管5的管壁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2直径大于出水口3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台过滤网6的网孔径大于第二圆台过滤网7的网孔径,所述第二圆台过滤网7的网孔径大于第三圆台过滤网8的网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文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85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