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6714.4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6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其庸;熊建斌;张宜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其庸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云***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创伤 止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对于一些体表有创伤需要紧急止血的患者,急诊科通常使用止血带或者止血钳对其进行紧急止血,然而目前医院使用的止血带大都是胶皮管,通过将胶皮管系在患者伤口的近心端对其进行压迫止血,但是胶皮管在系住后常常出现崩开的现象,还需要重新系,而且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少数的止血带则是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但是魔术贴在使用时常常无法将患者伤口的近心端压迫紧固,导致止血效果差,使用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解决了止血带使用不方便,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包括止血带本体,所述止血带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齿,所述止血带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远离止血带本体的一侧面的内部设置有压脉辊,所述充气气囊的右侧安装有充气管,所述止血带本体的右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左侧面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齿,所述固定块顶部的中部开设有连通通槽的通孔,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卡块的一端穿出通孔并延伸至通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插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远离凹槽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卡块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卡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齿牙的方向相反,且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形状相同。
优选的,所述压脉辊的数量为5-10个,且5-10个压脉辊等距离排列在充气气囊底面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高度为第一卡齿齿尖与充气气囊底面距离的1.3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卡齿、第二卡齿、通槽和卡块,将止血带本体插入通槽内,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啮合,从而将止血装置固定,防止止血带本体崩开,使用更加方便,同时配合压脉辊和充气气囊,使止血带本体压迫创伤处的近心端更紧,止血更加彻底,使用更加方便。
2、该急诊科用创伤止血装置,通过设置凹槽和固定杆,使卡块卡接更加牢靠,防止卡块被弹出,通过设置橡胶层,增大卡杆与通孔内壁的摩擦,使卡杆固定更加牢靠,通过对通槽、第一卡齿和充气气囊的限定,使止血带本体可以控制松紧,从而适用各种体型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充气气囊结构正剖图;
图3为图1所示固定块结构正剖图。
图中:1止血带本体、2第一卡齿、3充气气囊、4压脉辊、5充气管、6固定块、7通槽、8第二卡齿、9通孔、10卡块、11橡胶层、12卡杆、13凹槽、14固定杆、15连接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其庸,未经张其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67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液透析用止血带
- 下一篇:一种用于scarf截骨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