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6020.0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胡启明;邵合图;张武艺;张宜恒;邵刚条;张银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欣意盛非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1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7 | 代理人: | 钟毅虹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浆料浓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浓密池。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高岭土精矿溶液沉淀的浓密池一般是排浆管将浆料直接排入浓密池内,浆料在浓密池内进行沉淀,当需要再次排入新的浆料时,新排入的浆料直接冲入浓密池内,引起池内已经沉淀的浆料再次翻滚,新的浆料和已经沉淀的浆料混合,导致浆料需要再次重新沉淀,加长了沉淀时间,而且沉淀效果不好。在现有经济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对于生产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浓密池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对高岭土精矿溶液沉淀效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浆料沉淀浓度,增加沉淀产量和沉淀效率,节约用水,提高生产效率的浓密池。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浓密池,其特征是:包括浓密池池体、排浆管、缓冲槽和导流筒;所述的排浆管用于将浆料排入缓冲槽内;所述的缓冲槽为底部封闭的筒状结构;排浆管出浆口设置于缓冲槽内,且排浆管的出浆口低于缓冲槽的筒壁上缘,缓冲槽设置于导流筒内,导流筒底部开口向下设于浓密池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筒筒壁上缘高于缓冲槽筒壁上缘。
进一步地,所述的浓密池还包括溢流槽和溢流排水管;所述的溢流槽设置于浓密池池体顶部边缘上,溢流排水管设置于溢流槽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溢流槽外侧端面高于或等于内侧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浓密池还包括药剂管,所述药剂管用于投放絮凝剂,药剂管至少为两个,均匀地悬挂设置于导流筒外。
进一步地,所述药剂管的管口设置于导流筒筒壁下缘与浓密池池底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的缓冲槽能够有效减缓排浆管直接排入浓密池浆料的速度,避免新旧浆料再次混合翻滚,需要再次沉淀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沉淀的效率,缩短生产时间;设置的导流筒进一步地对溢出缓冲槽的浆料进行导流,起到引向作用,避免新排入的浆料与浓密池内上部的清液混合,而且浆料在导流筒引向下沉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的液体开始分离沉淀。进一步缩短了沉淀的时间,提高了沉淀效率;
(2)导流筒上壁高于缓冲槽顶部边缘,防止新排入的浆料溅出导流筒外而与浓密池内上部的清液混合;
(3)溢流槽和溢流排水管的设置能够将浓密池内上部的清液溢流排出,回收再次利用,达到节约用水,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4)当溢流槽外侧端面等于内侧端面时,就能够满足清液溢流的目的。而当溢流槽外侧端面高于内侧端面时,能够进一步防止浆料突然大流量排入浓密池内而引起浓密池液面快速上升,和溢溅过程中的溢流槽满溢而导致的清液排出浓密池;
(5)通过设置药剂管用于投放絮凝剂,可以加快浆料絮凝过程,提高絮凝效率;
(6)当药剂管的管口设置于导流筒筒壁下缘与浓密池池底之间,可以达到更好的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浓密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密池包括浓密池池体1、排浆管2、缓冲槽3、导流筒4、溢流槽5、溢流排水管6、药剂管7。缓冲槽3为底部封闭的筒状结构,导流筒4为底部开口向下的筒状结构,排浆管2出浆口设置于缓冲槽3内,且排浆管2的出浆口低于缓冲槽3的筒壁上缘,缓冲槽3设于导流筒4内,导流筒4设置于浓密池内,缓冲槽3和导流筒4悬挂在横梁8上,横梁8架设于浓密池池体1上。导流筒4筒壁上缘高于缓冲槽3筒壁上缘,且导流筒4的筒壁长度为一至三米。溢流槽5为凹型结构,溢流槽5的外侧端面51高于或等于溢流槽5的内侧端面52,溢流排水管6设置于溢流槽5底部。药剂管7用于投放絮凝剂,药剂管7至少设置两根,均匀地悬挂在横梁8上。且浓密池底部还设有排浆口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欣意盛非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欣意盛非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6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