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近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4193.9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盛科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23/04 | 分类号: | G08C23/0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近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近视仪。
背景技术
小孩近视产生的基本原因是长时间近距离观看物体。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就算被观看物体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防近视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上壳,、电池、振动马达、按键、电路板、底壳、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红外线解码元件、MCU处理器;所述的上壳与底壳固定连接,上壳与底壳内设置有电池、振动马达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红外线解码元件和MCU处理器;所述的MCU处理器与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红外线解码元件和振动马达连接,电池与MCU处理器连接;所述的MCU处理器上设置有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的MCU处理器包含开关模块、编码模块、USB模块、稳压模块和充电模块;所述的充电模块与开关模块连接,开关模块与编码模块连接,编码模块与USB模块连接;所述的开关模块上连接有稳压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壳上开设有用于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红外线解码元件显露的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射的红光采用38HKZ调制编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MCU处理器控制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发射经过编码的红外线,红外线经过物体发射后被红外线解码元件接收并解码,解码后将信号传输至MCU处理器,MCU处理器驱动振动马达振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近视仪,通过红外线解码器接收反射的红外线并传递至MCU处理器,经过MCU处理器处理后分析,若距离小于设定值,控制马达振动,以提醒使用者阅读距离,能够有效地纠正使用者的用眼问题,保证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本发明中的红外线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外线都是经过编码的,与环境中的红外线区分开来,保证使用精确,不会产生错误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MCU处理器的结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上壳1、电池2、振动马达3、按键4、电路板5、底壳6、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7、红外线解码元件8、MCU处理器9、开关模块10、编码模块11、USB模块12、稳压模块13、充电模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上壳1、电池2、振动马达3、按键4、电路板5、底壳6、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7、红外线解码元件8、MCU处理器9;所述的上壳1与底壳6固定连接,上壳1与底壳6内设置有电池2、振动马达3和电路板5,电路板5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7、红外线解码元件8和MCU处理器9;所述的MCU处理器9与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7、红外线解码元件8和振动马达3连接,电池2与MCU处理器9连接;所述的MCU处理器9上设置有按键4。
作为优选,所述的MCU处理器9包含开关模块10、编码模块11、USB模块12、稳压模块13和充电模块14;所述的充电模块14与开关模块10连接,开关模块10与编码模块11连接,编码模块11与USB模块12连接;所述的开关模块10上连接有稳压模块13。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壳1上开设有用于红外线发射接收元件7、红外线解码元件8显露的穿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红外线发射管所发射的红光采用38HKZ调制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盛科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盛科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41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散热型铁路闸瓦
- 下一篇:制动盘、制动系统以及风力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