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3909.3 | 申请日: | 2017-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2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丽琴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鱼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具领域,具体涉及聚鱼器,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表面设有多个散料孔,所述容器体上端面绑设有浮标,所述容器体一侧设有拉线,由于设有上述结构,该聚鱼器具有高效持久的聚鱼效果,结构简单,且聚鱼时间长,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聚鱼,方便所有钓鱼爱好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具领域,具体涉及聚鱼器。
背景技术
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钓鱼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若鱼索饵不积极,需要经常换钓位。一个钓点钓半个小时没动静就去开发新钓位。要用一些雾化效果比较慢的饵料里面掺加一些红虫,酒米,饵料要以腥香为主,钓饵可用虫胶加红虫做拉饵。因此钓鱼时需要探明鱼的位置,好下确认钓位,现有采用的探鱼器效果差,若水域中的鱼不移动就探测不出来,再有就是水里有移动杂物的时候,探测误报就很多。为达聚鱼的效果,通常也采用投撒饵料的手段,但饵料短时内就被告鱼吃光或到处漂流,只能短暂聚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聚鱼器,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聚鱼,方便所有钓鱼爱好者。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聚鱼器,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表面设有多个散料孔,所述容器体上端面绑设有浮标,所述容器体一侧设有拉线。
所述容器,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散料孔,所述下盖下端面开设有多个散料孔,所述上盖中部设有吊耳,所述吊耳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绑缚拉线所述拉线上绑有有浮标,用于确定聚鱼器的位置,所述下盖设有拖耳,所述拖耳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绑缚有拉线,便于回收聚鱼器。
所述上盖和下盖呈圆盘状,防止上盖和下盖卡于水下的物体,便于回收,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扁平容腔,用于存放饵料,所述散料孔内宽外窄,所述上、下盖为透明材料制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便于沉入水底。
由于设有上述结构,该聚鱼器具有高效持久的聚鱼效果,结构简单,且聚鱼时间长,无论春夏秋冬都可以聚鱼,方便所有钓鱼爱好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聚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聚鱼器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容器体,所述容器体表面设有多个散料孔3,所述容器体上端面绑设有浮标5,所述容器体一侧设有拉线121。 所述容器,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上端面开设有多个散料孔3,所述下盖2下端面开设有多个散料孔3,所述上盖1中部设有吊耳11,所述吊耳11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绑缚有拉线121,所述拉线121上绑有浮标5,用于定位,所述下盖2设有拖耳21,所述拖耳21设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绑缚有拉线6,便于回收,所述上盖1和下盖2呈圆盘状,防止上盖1和下盖2卡于水下的物体,便于回收,所述上盖1和下盖2之间形成扁平容腔7,用于存放饵料。所述散料孔4内宽外窄,所述上、下盖1、2为透明材料制成,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便于沉入水底。使用时,扁平容腔7存放饵料,而后抛于静水的池塘和湖泊内的钓位,或缓流的河道的钓位区内,扁平容腔7内的饵料在水的作用下缓慢通过散料孔,雾化出去,以吸引鱼到聚鱼器周围,便于垂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丽琴,未经张丽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3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