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证钢衬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32470.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7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吴世斌;伍文龙;沈杰;林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证 衬底 混凝土 浇筑 密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证钢衬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的装置。
背景技术
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洞共3条,泄洪洞内流速29.0~25.2m/s,反弧段末端最大流速45m/s。泄洪洞进水塔事故检修闸门至工作闸门之间的流道周边设钢板衬护,过流面底板底钢衬尺寸19m×15m(长×宽)。设计要求钢衬下部混凝土浇筑密实稳固,保证高速水流过流面的抗冲蚀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及运行安全。对浇筑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钢衬下部面积且为四面封闭空间,常规混凝土浇筑手段难以实现钢衬底部浇筑密实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证钢衬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的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解决钢衬和混凝土接触面易产生重力脱空的问题,防止钢衬在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和位移,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高速水流对钢衬结构产生的振动疲劳破坏,确保工程质量及运行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证钢衬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的装置,它包括钢衬,所述钢衬上等间距加工有多个振捣孔,在振捣孔上插装有多个下料漏斗装置,所述下料漏斗装置的顶部设置有伸缩下料管,所述伸缩下料管与混凝土泵送装置相连。
所述下料漏斗装置包括漏斗体,漏斗体的底部连接有圆管,所述圆管与钢衬上的振捣孔相配合进行下料。
所述振捣孔上还设置有振捣棒,所述振捣棒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装置相连。
所述钢衬的外部侧面设置有排浆孔,所述排浆孔与待浇筑顶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经实践检验,首先,能完全避免传统手段对钢衬造成抬动和位移的风险。其次,采用微压法置换内部空气和混凝土浮浆实现了浇筑密实,且不会形成二次脱空现象,确保了混凝土一次浇筑充填的密实性,成效明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漏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钢衬1、振捣孔2、排浆孔3、待浇筑顶仓4、下料漏斗装置5、漏斗体6、圆管7、已浇筑区8、伸缩下料管9、混凝土泵送装置10、振捣棒11、电源线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保证钢衬底部混凝土浇筑密实的装置,它包括钢衬1,所述钢衬1上等间距加工有多个振捣孔2,在振捣孔2上插装有多个下料漏斗装置5,所述下料漏斗装置5的顶部设置有伸缩下料管9,所述伸缩下料管9与混凝土泵送装置10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漏斗装置5包括漏斗体6,漏斗体6的底部连接有圆管7,所述圆管7与钢衬1上的振捣孔2相配合进行下料。
进一步的,所述振捣孔2上还设置有振捣棒11,所述振捣棒11通过电源线12与电源装置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钢衬1的外部侧面设置有排浆孔3,所述排浆孔3与待浇筑顶仓4相连通。
实施例2:
为了解决钢衬下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密实度的问题,采取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利用钢衬1上设置的振捣孔2,设计专用下料漏斗装置5,如图1所示,下料漏斗装置5设置高度控制1.2m,上口设置长和宽度1.0m×1.0m,下口设置直径110mm圆管7与钢衬振捣孔插接。下料漏斗装置5尺寸经过现场实验确定,下口直径能满足自密实混凝土扩散要求,料头压力能满足浇筑密实性要求。
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钢衬下部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先用常规泵送手段填充一定体积的混凝土形成已浇筑区8,泵送混凝土浇筑离钢衬底部20cm左右停止泵送,利用该装置从钢衬顶部预留的振捣孔下料,按下料顺序从一侧逐渐扩展至钢衬底部全部充填满为止。利用该装置在最后的空间填充过程中,注意观察排浆孔3处的排气和排浮浆充分,下料完成后保证下料漏斗装置5内有1米左右高度的混凝土势能,使钢衬底部始终保持一定的微压,避免混凝土自重下沉产生的二次脱空,待混凝土初凝失去流动性时,拆除该装置。
该装置经实践检验,首先,能完全避免传统手段对钢衬造成抬动和位移的风险。其次,采用微压法置换内部空气和混凝土浮浆实现了浇筑密实,且不会形成二次脱空现象,确保了混凝土一次浇筑充填的密实性,成效明显。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24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