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和雨水蓄水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32144.1 | 申请日: | 2017-0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88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22;E03F5/26;C02F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47 | 代理人: | 桑传标,陈庆超 |
| 地址: | 2466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蓄水池 水质 保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水池水质保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和雨水蓄水池。
背景技术
雨水蓄水池是一种常用于蓄存地面径流雨水并进行再利用的蓄水构筑物。雨水进入蓄水池后,水质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异的状况多有所见,降低了雨水品质,影响了雨水的使用功能,当收集的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时,更可能会付出健康的代价。
现有技术中,对于水质的影响通常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降雨径流地面进入雨水蓄水池后,沉淀过程开始,雨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以污泥的形式下沉,汇集在水池底部的数条积泥沟内。积泥与雨水间中不断地发生氮、磷以及好氧的有机物迁移与转化,使得积泥构成了水池内雨水的二次污染源,积泥、雨水形成了一对含有共同污染物的共生共存的生态共同体,在同一系统内接收降解处理。
2、雨水储存过程中,积泥及雨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发生生物降解、氨氮硝化作用以及还原物质的氧化作用,这些过程均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由于模块雨水蓄水池处在近于封闭的状态下,水中的溶解氧缺少补给,渐渐的转向厌氧状态,此时有机物将会从有氧分解转变为厌氧分解,导致雨水水质进一步恶化。
因此,提供一种至少解决上述一种问题的水质保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保持系统,该水质保持系统能够周期性的对雨水蓄水池进行积泥排除,以维持雨水蓄水池的优良水质。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该雨水蓄水池包括本公开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的水质保持系统,所述水质保持系统包括主机单元和输送单元,所述主机单元包括设置在雨水蓄水池底部一侧的积泥坑内的潜水泵,该潜水泵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以将泥水混合液输送至雨水蓄水池外。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为立式潜水泵,并且所述潜水泵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潜水泵的叶片同轴设置的搅拌叶片以对所述积泥坑内的积泥与储水进行混合搅拌。
可选地,所述输送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干管和竖直设置的主立管,所述主立管一端与所述潜水泵的出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干管连接,所述主干管远离所述主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排出管。
可选地,所述主干管与所述排出管之间设置有闸阀和止回阀。
可选地,所述水质保持系统还包括冲洗曝气单元,所述雨水蓄水池的底部设置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积泥沟,多条所述积泥沟的同侧与所述积泥坑连接,所述冲洗曝气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输送单元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积泥沟内以将该积泥沟内的积泥冲洗至所述积泥坑内。
可选地,所述冲洗曝气单元包括多个冲洗曝气管组,所述冲洗曝气管组包括竖直设置的次立管以及与所述次立管连接并且一一对应地设置在积泥沟内的冲洗曝气管。
可选地,所述冲洗管为开孔管并且开孔方向与所述积泥沟的延伸方向形成45°夹角。
可选地,所述主干管与多个所述次立管的连接部设置有多个三通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水质保持系统还包括进气单元,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相连以进行曝气充氧。
可选地,所述潜水泵的出水管处设置有扩散管,所述潜水泵的出口形成为喷射状,所述扩散管靠近所述潜水泵的一端形成有混合室,所述进气单元与所述混合室连接并且包括依次远离所述混合室连接的进气管、进气调节阀和进气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雨水蓄水池,所述雨水蓄水池包括如上所述的水质保持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对潜水泵增设的搅拌叶片对积泥与储水进行混合搅拌,并通过输送管将搅拌后的泥水混合液排出雨水蓄水池之外,从而实现定期排出雨水蓄水池积泥坑中的积泥,使得水质得到提升。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水质保持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潜水泵 2 输送单元
3 冲洗曝气单元 4 进气单元
5 扩散管
21主干管 22主立管
23排出管 24闸阀
25止回阀 31冲洗曝气管组
32三通调节阀 41进气管
42进气调节阀 43进气头
51混合室 311 次立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仁创生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321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引流耐锈蚀功能的下水槽
- 下一篇:一种满水自动排除装置





